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收到了来自湖北武汉的消息

本站发表时间:[2020-06-03] 来源:北京监狱与戒毒微信公众号 作者:

  疫情期间,正在北京市天康戒毒康复所封闭执勤的民警突然收到了一条来自湖北武汉的消息。

  发信息的小伙子名叫小勇(化名),是一名曾经在天康戒毒康复所自愿戒毒的32岁小伙。他出生于湖北武汉的一个经商家庭,长得浓眉大眼、白白胖胖,俨然一幅邻家哥哥的温和模样。谁曾料到,年纪轻轻的他已经在吸毒、戒毒的道路上跌跌撞撞近十年。

  少年成事春风得意

  由于父母忙着生意对他疏于管教,加上学习成绩总是不理想,小勇初中毕业后就辍学,开始参与家里的生意。16岁的他,从开车送货做起,经过几年的努力逐渐接过了家里的建材城生意。那时的武汉三镇到处都在搞建设,小勇家中的建材城生意也是越做越红火,很快他就有了属于自己的公司,年纪轻轻就在事业上闯出了一番天地。

  2009年,21岁的小勇经人介绍结识了现在的妻子小舒,两人共同组建了幸福的小家庭。婚后没两年,父母就把建材城的生意全盘交给了他打理,夫妻俩也搬出去单独居住。那时候的小勇,可谓春风得意、事业爱情双丰收。由于经常参加生意应酬,家中妻子温柔体贴、善解人意,少了与父母共同生活的约束,宿醉不归也是常有的事。

  一沾毒品毁所有

  (图片来源网络)

  2010年,小勇偶然发现酒席间一些朋友神秘地掏出一种红红绿绿的小药丸服用。他问朋友那是什么,朋友只说:“没啥,就是一种药,吃了解酒。”好奇心作祟的他也尝试了一下,没成想那所谓的解酒药,却是具有成瘾性极强的苯丙胺类毒品——麻古。从一开始的酒席间偶然尝试,到后来的频繁使用、沉迷其中,只有短短的9个月时间。

  从2011年到2014年,尽管期间妻子怀孕、两个孩子相继出生,却没有阻挡他吸食毒品的脚步。妻子起初并没在意小勇时而夜不归宿、时而回家一睡就是好几天的异常行为,以为他只是在生意上遇到了挫折、心情不好。后来,小勇的脾气变得越来越暴躁,甚至因为一点小事当着孩子的面,对妻子破口大骂、大打出手。

  更可怕的是,在毒品的作用下,他沾染上了赌博的恶习。2014年到2018年,喝酒、吸毒、赌博成了小勇生命中的三大主题,败光了父母打拼大半辈子、自己辛苦奋斗积攒下的家产,还因偿还赌债变卖了建材城公司的股权。

  不疯魔不成活

  东窗事发后,一边是巨额家产被败得所剩无几的沉痛打击,一边是父母和妻子得知真相后震惊、震怒的家庭危机,穷途末路的小勇选择了逃避。与父母大吵一架后,他离家出走找了一间出租屋,整日借酒消愁,然后吸毒解酒,再想方设法拿钱,企图赌博翻本……如此循环反复,他在毒品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2018年9月的某一天,妻子接到了小勇的求救电话,电话那头小勇惊惶失措:“讨债的又上门了,还拿着枪,哦不,他们已经进来了,快来,快来救我……”当父母和妻子赶到出租屋时,终于发现了比倾家荡产更可怕、更严重的情况,吸食麻古多年的小勇出现了明显的被害妄想精神症状。家庭会议后,一家人决定立即离开武汉,把小勇送到了北京的戒毒医院进行生理脱毒。

  后又经人介绍,在妻子的陪伴下,小勇来到天康戒毒康复所接受进一步的心瘾戒治。

  行动打开新局面

  初到康复所,小勇因停药、睡眠质量差等症状,产生了较明显的抵触情绪和消极心理。民警根据戒毒人员的生理变化特点,为他制定了帮助体能恢复的运动康复方案,并鼓励他调整睡眠时间、均衡饮食,养成规律的生活作息和健身习惯;民警还通过周总结和分享会,引导他学习科学戒毒康复的方法,逐渐融入集体。一个月后,在康复所民警、妻子和自身共同努力下,小勇逐渐适应了戒毒康复生活,被害妄想症状也逐渐消失。然而,真正困扰他的心结还没有打开。

  通过心理访谈和量表测试,所内心理咨询专家了解到,小勇对自己吸毒、赌博给家庭造成的巨额经济损失感到深深的自责和愧疚。正值康复所心理矫治中心开设成瘾者夫妻沟通团体(CCST),在民警的鼓励下,小勇夫妻也加入其中。

  团体中,面对妻子对自己以往吸毒经历的痛诉和抱怨,小勇感到难以承受,他担心已经跌入谷底的自己还要面对妻子的责备甚至抛弃。了解到小勇的心理状态后,咨询师在冰山理论的基础上,鼓励夫妻双方看到对方行为以下的各个心理层面,找到能让心理能量流动的沟通方式,多进行正面的直接沟通。

  通过尝试有效的沟通,夫妻双方商讨具体解决赌债问题的办法,并取得父母的支持,家庭一致同意通过变卖共同资产的方式帮助小勇还清赌债。小勇真切感受到了来自家庭的支持,暗下决心,好好戒毒,重新开始。

  重新掌起生活之舵

  三个月的协议期很快到了,小勇和妻子商量续签戒毒康复协议,独自在所内继续接受戒毒治疗。这次,小勇主动申请加入了认知行为团体训练。对于初中毕业的他来说,能听懂一些术语已经很不容易,但是在认知行为团体中,民警深入浅出的讲解和贴近戒毒实际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了他,三个月的课程,他咬牙坚持上完,笔记记了厚厚一本。

  有一次,小勇分享了一个因为自己的不当言行导致儿子模仿的故事。民警引导小勇通过生活的点滴小事,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个可以任性的个体,父母、妻子可以原谅、包容曾经的错误行为,但孩子分辨不清,自己应该以身作则,成为孩子的榜样。从此以后,小勇除了学习戒毒知识、参加防复吸训练、参与习艺劳动回归指导外,又多了一个爱好——学习各种育儿书籍,希望自己能给予两个儿子正确的指导。再后来,由于各方面表现良好,他被其他戒毒同伴选举担任康复人员自管会委员,通过自我管理、同伴影响来服务他人、提高自我。

  随后,在家人的建议和帮助下,小勇开始自学建筑行业相关资格证书,准备回归社会后找一个建筑建材相关的公司上班,搬家、换手机号码……与原来的生意圈、毒友圈彻底告别。

  2019年9月,经过了1年戒毒康复后的小勇回到了老家湖北武汉,并按照此前与康复所民警、家人共同制定的回归计划,开始了全新的生活。回家后的小勇,并没有断了与康复所的联系,始终与曾经和他朝夕相处、亦师亦友的民警们保持着联系。

  疫情防控期间收到的这条消息,俨然是送给防疫一线戒毒民警的一剂强心针,激励着我们继续奋勇前行。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