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危险,我上。”“遇难题,我来。”多少次,他主动认领攻坚任务,把最难啃的骨头拿下。亲情感化,悉心帮教,他说改造一个人就是挽救一个家,坚盾无需冰冷,亮剑自带锋芒,他用忠诚无悔,捍卫平安无价。他是北京市监狱(戒毒)管理局新安教育矫治所民警王凤宝。
近日,他被评为第三届“北京榜样·首都监狱戒毒卫士”。
王凤宝,北京市新安教育矫治所五大队党支部书记、大队长。“跟我上”“让我来”是他的座右铭,在旁人眼中,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他都带头在前、勇于担当。
孩子眼中的“超人爸爸”
“在抗击疫情中颁发‘超人爸爸奖状’,加油!”
2020年2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正在监区封闭执勤的王凤宝,默默看着一张特殊的“奖状”,眼角泛起一丝湿润。奖状上不仅有“爱你的:妞妞”字样,还画着一个小男孩和一个警察相互敬礼的图画。
原来,这张“奖状”是他的儿子和女儿,送来的特殊礼物。当时,他已经一个多月没有见儿女,十分思念爸爸的孩子们制作了这样一份特殊的礼物。
作为父亲,王凤宝很思念自己的孩子。作为大队长,他更知道自己肩负的责任。本来,作为首批在监区封闭执勤的他,可以在二月中旬第一批轮换执勤时,回家休息一段时间。但因为大队出现人员“告急”,他义无反顾地留了下来,继续坚守一线。
“警察就要扛起社会的责任,爸爸要努力做最棒的警察。”那一夜,王凤宝在那张奖状上写下这样一句话。
同事眼中的“拼命三郎”
在监区封闭执勤的日子里,王凤宝始终冲在疫情防控和罪犯管教的第一线,体温检测、清洁消杀、安全排查、个别谈话、集体教育......各个岗位都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
一天早上,他正准备开展罪犯教育工作时,剧烈的腹部疼痛袭来。队里的民警看到他脸上痛苦的表情,纷纷劝他申请出所前往医院诊治。过了一会,疼痛略有缓解,他缓慢但坚定地说:“没事,我吃点药还能抗住,过阵子再说。咱们现在人手有限,疫情形势还很严峻,我是大队长,我不能当逃兵!”
罪犯心中的“指路明灯”
2019年7月的一天,即将要释放出所的罪犯周某,向给他办理释放手续的民警提出一个请求:“我还想再见一下王大。”他口中的“王大”,就是王凤宝。
周某曾在被收押之初,因不认罪错、多次与看管民警发生冲突等,成为同一批次收押罪犯中被重点关注的“名人”。
面对周某不认罪错、抵触改造的表现,王凤宝没有着急犯难。他根据周某的实际情况,从沟通引导、公正执法、日常关怀等方面入手,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改造工作。
最初的一个多月里,王凤宝几乎每天都要和周某聊上一会儿。通过共情、情景代入、换位思考等方法,他慢慢将谈话内容从日常生活深入到周某的人生经历、罪错认知、利益诉求等层面,逐渐转变周某对其案件的定罪量刑以及民警管理的认知偏差。
有一次,有关部门来所找周某谈话了解情况,一直谈到中午一点多,看管民警和周某都没顾上吃饭。当周某饿着肚子回到队里时,没想到民警给他留了饭,王凤宝还专门将饭菜拿到办公室给他加热。看着手中热腾腾的饭菜,周某眼眶不禁有些湿润......
慢慢地,周某不再抵触民警管理教育,开始积极主动参加教育活动,认真进行日常规范训练,有时甚至主动协助民警引导其他罪犯。
“既然当了警察,就得对得起身上的这身警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干好手上的每一份工作。”在谈及自己的从警感悟时,王凤宝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