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司法行政系统的两家单位,北京市女子监狱九监区、北京市华夏公证处获评“全国工人先锋号”。他们维护稳定,不舍昼夜;他们一心为民,竭诚服务。用忠诚担当书写,首都司法行政事业新篇章。用实际行动诠释,“劳动最光荣”的深刻内涵。一同走近这两个优秀集体,感受先锋力量 汲取前行动力。
一、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女子监狱九监区
以忠诚担当一方平安。北京市女子监狱九监区是集新入监教育、京籍短刑、严管罪犯为一体的改造监区。监区民警平均年龄35岁,党员占比67%,常年保持着新入监罪犯认罪悔罪率96%以上、惩教类罪犯教育改造合格率100%、监管安全零事故的优异成绩。
积极打造最强堡垒。九监区积极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注重民警思想政治工作,激励民警担当奉献、勇往直前,为中心工作提供有力队伍保障。监区着力增强民警的综合素质,发挥“一个党员一面旗帜”的模范引领作用,以党支部品牌建设为核心,以“家文化”理念为载体,开展“汇智工场”活动,探索“一词、两图、三课、五查、一卡”党建模式孵化项目,采取“梯度孵化,把握三线”的党支部建设标准化领域规范体系,与新警培训、业务传帮带有机结合,提升业务能力,树立执法形象,显著提升队伍整体素质。
量身定制特色化改造。为进一步规范新入监罪犯的管理流程,监区大胆实施“收押”“管教”“分流”的“三步走”方案,在“收押”方面规范“八个统一”,在“管教”方面落实“评估四步骤”,在“分流”方面贯彻“衔接三渠道”,达到流程与行为的高效化。根据罪犯的改造特点,监区量身定制新入监罪犯、严管教育罪犯、京籍短刑罪犯特色授课计划,强化罪犯身份意识,学会换位思考,正视从“社会人”到“服刑人”并改正自身的劣根性。
探索实践管控新路径。监区探索试行“交叉管理、多管齐下”的新思路,从跨班组和分类化的视角对该批次罪犯展开分析研判与管控教育,总结这一新类型的管理经验,提升监区整体教育改造水平。加强传统文化与正能量教育,组织罪犯观看传统文化教育素材,坚持定期找罪犯谈论观后感,引导罪犯深刻认识违法的危害性;组织罪犯开展ACT、愤怒控制改造项目,加强认罪悔罪教育;以制定“一人一策”教育改造方案、科学运用八大矫正项目、推行班组建设评选等方式,不断提高罪犯教育改造质量。
北京市女子监狱九监区的全体民警立足本职、埋头苦干,以精益求精、万无一失的标准,确保监区和监狱的安全稳定。新的征程里,她们将在荣誉激励中砥砺奋进,朝着更高荣誉的彼岸乘风前行。
二、全国工人先锋号北京市华夏公证处
以“品质公证”坚持温情服务。北京市华夏公证处扎根京西门头沟区,是清一色的“公证娘子军”。公证处10名女性用精湛娴熟的业务水平和贴心周到的服务,以红色党建为引领,打造“品质公证”品牌,为社会提供有温度的服务。
创建红色“品质公证”。华夏公证处以“红色品质公证”为主题,推进党建工作提质增效。持续开展“同读一本好书、分享一个音频、帮办一件实事”的“三个一”活动;开展公证公益服务年活动,注重教育整顿成果有效转化;引导公证员积极参与疫情防控、创城值守、垃圾分类等,倾力打造对党绝对忠诚的公证队伍。
打造有“温度”的服务。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公证处全年无休,在做好防护的同时,接待公证咨询、办理公证案件;畅通线上公证咨询通道,倡导提前预约办理公证,避免人员聚集。共办理公证案件1600余件,接待来访来电咨询8500余人次,上门办理公证50余次。
推行首问负责制,公证员的手机号、微信号留给来访群众;实行公证证明材料清单制度,群众办理公证一目了然,实现让当事人“最多跑一次”;减免减灾救灾、政府重点工程、残疾人的公证费,免费办理遗体捐献、70周岁以上老年人遗嘱公证,全年开展公益法律服务370次。
助力营商环境优化。设立企业复工复产公证绿色通道,容缺受理;出台中小企业涉疫不可抗力公证事件操作指引;运用信息化办证手段,共为企业办理公证案件200余件;成立公证处创城工作小组,结合窗口服务特点,明确创建目标,为门头沟区创城工作提供优质公证服务。
服务重点项目建设。围绕政府重要项目和中心工作,研究开拓民营企业、知识产权、家事、安置房等公证产品。2020年,为门头沟区棚改七平方公里滞留户腾退、拆除违法建设做证据保全公证服务20余次;办理门头沟区棚户区改造项目的选房协议、安置房继承公证500余件;妥善办理小客车指标亲属关系公证,全面精准开展案件流程监控,确保平稳有序保障市政府重点工作。
未来,华夏公证处将继续秉承公证为民、诚信服务的宗旨,持续打造精细化、精准化、专业化的公证服务,不断强化公证公益属性,坚持为民办实事,立足新时代,再创新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