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我为群众办实事】“7+155”清单 深化“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

本站发表时间:[2021-05-27] 来源:北京监狱与戒毒微信公众号 作者:
  队伍教育整顿以来,市监狱(戒毒)管理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贯穿教育整顿全过程,从最困难的群体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着眼、从最具体的工作抓起,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监狱戒毒系统教育整顿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
  突出主责主业 启动为民服务“新引擎”
  立足监狱戒毒机关职能,把“我为群众办实事”与教育整顿一体谋划、一体推进,突出主责主业,体现责任担当。
  制定办实事工作方案。在深入调研基础上,制定《“筑牢群众观点 为民服务解忧”主题实践活动分方案》,紧扣“解难题、纾民困、办实事、送服务”主线,明确改进和优化监所“窗口”岗位服务、罪犯戒毒人员亲情电话管理、“接诉即办”工单办理等10项重点任务,细化责任分工和阶段安排。
  推出“7+155”办实事清单。在扎实落实办实事工作方案基础上,组织各单位、各部门结合近年来群众诉求集中点、关注点,制定局级为民服务事项清单7项,涵盖社会关注度较高的恢复罪犯戒毒人员会见探访、恢复局属医院社会诊疗服务及局内老旧小区改造等重点民生项目;制定监所为民服务事项清单155项,涵盖困难帮扶、志愿服务、狱(所)务公开、环境治理等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内容,逐一明确工作措施、责任部门和责任人、完成时限等,实行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挂账督办。
  突出“三个聚焦” 答好执法为民“服务卷”
  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为,把“为群众办实事”与提升执法为民水平相结合、与重塑监狱戒毒机关形象相结合、与履行社会治理职责相结合。
  聚焦“窗口”建设,把“为民”融入工作细节。摸排全局各类具有对外来访接待、咨询答疑、候见会见、信访举报、办事服务等功能的线上线下“窗口”岗位,针对设备老化、线路不通、系统滞后、场所占用等情况,加大资金投入,重点对罪犯戒毒人员家属候见、会见场所进行改造,增加饮水机、急救药箱、手机充电站、雨伞、轮椅等便民设施。通过签订《窗口岗位服务承诺书》、制作便民热线接待用语提示卡、开通罪犯家属短信告知提醒系统等方式,改善“窗口”面貌、树立良好形象。
  聚焦群众期待,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在前期充分调研评估基础上,5月18日正式恢复自2020年起因新冠肺炎疫情暂停的现场会见、探访工作,已组织346名罪犯、9名强戒人员与亲属会面,会见、探访家属达525人。
  聚焦便民利民,把服务送到群众身边。深入开展“进企业、进社区、进村屯、进学校、进单位”活动,组织民警先后到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八角街道,西城区平原里南社区,大兴区新安里社区、天堂河社区,齐齐哈尔市永青社区,北京市民政局,大兴野生动物园,大兴区林校路街道老年人服务中心,大兴五中、西罗园小学、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等地,走访服务对象、特殊群体、困难群众,开展便民义诊、心理咨询、维修服务、环境整治及法律、戒毒、防疫知识宣传等,助力基层社会治理,受到群众一致好评。
  突出“三心举措” 当好排忧解困“贴心人”
  聚焦群众诉求的大事小事、急事难事,尽心尽力为群众排忧解困。
  把“揪心事”办成“暖心事”。北京市监狱针对罪犯马某某妻子因癌症即将进行化疗手术,马某某十分担心的情况,积极与其户籍所在地司法所取得联系,帮助安排马某某与妻子进行了一次特殊的视频会见,既稳定罪犯情绪,又增加了其妻子面对疾病的勇气。马某某妻子手术出院后,第一时间携带锦旗和感谢信来到监狱表达谢意。天河女子强戒所帮助因亲情缺失而自暴自弃的强戒人员唐某找到失联21年的母亲,帮助修复家庭关系,给了唐某戒除毒瘾、重回家庭的信心。
  把“烦心事”办成“放心事”。天堂河强戒所针对强戒人员郑某因脑出血左侧肢体偏瘫,解除后无家属照顾的情况,与属地政府、公安、民政、卫生等部门积极沟通协调,于郑某解除当日将其妥善安置于东城区长青养老院,解决其生活照管问题。女子监狱与丰台区民政局、马家堡司法所合作,通过远程视频系统对罪犯杨某进行帮教,通过签订临时监护协议,解决了该犯女儿的抚养与监护问题。
  把“关心事”办成“顺心事”。双河教育矫治所帮助辖区内重度残疾人员解决了入户评残问题,受到残疾人员及家属的一致好评。清河分局对辖区内五科西街街心公园进行改造,增加休闲健身广场、景观廊架、篮球场、塑胶跑道等,提升了居民休闲活动空间品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