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承担着管教和医疗的双重职能,如何更好地将医管结合,医病疗心,探索有针对性的教育戒治手段,使戒毒人员重获新生,是民警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今天,通过三名临近解除戒毒人员饱含真挚感情的感谢信,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利康强制隔离戒毒所是如何让和他们一样的戒毒人员迎来人生的转折点,重获新生的。
一大队戒毒人员甲从小父母双亡,因缺少爱的滋养导致认知行为偏差,像个“刺猬”一样,总认为民警针对她。由于对自身疾病不了解,她一直感到担心和焦虑。
住院期间,民警和医护人员始终心怀宽容和关爱,对其精心治疗,带领她进行冥想放松,缓解紧张情绪,同时针对她多年吸毒的情况开展MSDE,正念防复吸等训练,一段时间后甲各项生理和心理指标均有所好转。由于没有亲人朋友,她连出去要穿的衣服都没有,当民警孙树银将自费购买的新衣服递到甲面前时,一向偏激固执的她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二大队戒毒人员乙曾经是一名教师,毒品不仅让他妻离子散,还使他感染上了艾滋病毒,彻底颠覆了以往的生活,他心中落差很大,一度有轻生的念头。
来到利康“爱之家”家园以后,民警和医护人员对他们没有丝毫的排斥、歧视和冷眼相对,有的只是理解、包容和支持帮助。在“艾减爱加”模式下,乙对今后重拾了信心,民警也希望他把这份爱带回家,带到未来生活中去。
三大队戒毒人员丙本就自闭,从不主动与人交流,对民警的谈话教育也是油盐不进。民警们没有灰心,以亲情为突破口,积极与相关部门协调,让其打通了电话,和最惦念的女儿联系上了。天气变化时的一句叮嘱、打饭时的一句“够不够”、消沉时多谈几次话等些些小事,让丙意识到,他不再是一个人,而是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里。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一天,当民警身着厚重的防护服背着消毒喷雾器,在丙所在的班门口停下擦汗时,他迅速递出一卷新的卫生纸,一句“队长,您辛苦了。”终于从这个一向沉默的人口中说出。
有人说,世界上最难做的就是人的工作,从搭建沟通桥梁到逐步打开心扉,从逐步打开心扉到真情实意流露,从真情实意流露到坚决痛改前非;从抵触拒绝到把民警当作亲人说知心话,从恐惧失落到对未来充满希望,从冷漠无情到懂得感恩。民警用实际行动做到了让铁树开花、枯木发芽。收获的喜悦背后往往是艰辛的付出。
对于监狱戒毒人民警察来说,看到走过弯路的人能够真心忏悔,改过自新,这就是对他们最大的褒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