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依法治市办主任齐静参加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并发言。北京市委依法治市办副主任、北京市司法局党委书记苗林参加会议。
11月10日,《人民日报》以“为续写‘中国之治’新篇章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题,摘编了齐静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座谈会上的发言。一起来看~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指引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思想旗帜。北京市坚持首都意识、首善标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把制度建设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化首都治理法治实践,全力推进首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围绕首都功能定位,发挥法治助推、护航作用。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北京工作的重要论述紧密结合起来,全面强化法治建设、制度供给,全力护航首都高质量发展。聚焦政治中心,配合中央做好相关立法,将首都规划、建设、治理、安全等工作全面纳入法治化轨道。聚焦文化中心,坚持文化滋养、法治保障,制定《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文明行为促进条例》等地方法规,守护历史文脉、践行德法共治。聚焦国际交往中心,制定《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条例》《国际交往语言环境建设条例》等,积极助力高水平对外开放。聚焦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制定《知识产权保护条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条例》等,打造创新发展的全链条保障体系。
围绕城市基层治理,发挥法治规范、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良法促发展、保善治。北京市践行良法善治理念,着力破解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坚持开门立法、“小切口”立法,出台《生活垃圾管理条例》《物业管理条例》等10余部地方法规,满足人民群众法治需求。着力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紧密结合“吹哨报到”,构建市、区、街乡综合执法新格局,加强“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打通法律实施最后一公里。着力完善治理经验模式,出台《接诉即办工作条例》,建立“一套体系、一号响应、一单到底、一把尺子、一组机制”,提升法治化、精细化治理水平。
围绕平安北京建设,发挥法治支撑、保障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矛盾问题,提高平安建设现代化水平。北京市率先建立平安北京建设体系,出台“平安北京建设意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力量、化解矛盾、防范风险。突出依法防疫,第一时间发布强化“四方责任”疫情防控通知,密集出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规,为依法防疫提供坚实保障。突出依法创安,积极构建高效有力法律实施体系、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立常态化扫黑除恶机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用法治守护首都安全稳定。突出依法维稳,创新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出台“加强诉源治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等意见规范,健全风险评估、矛盾多元化解机制,确保将矛盾风险化解在萌芽状态。
来源:《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