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群 > 市政法单位 > 北京市司法局

沐林所里多了一批“讲故事”的人

本站发表时间:[2021-11-03] 来源:北京监狱与戒毒微信公众号 作者:
  他们,是沐林所的普通民警,
  他们,也是罪犯口中的“故事大王”。
  他们,用“故事”疗愈心灵,
  他们,为罪犯带去新生的希望。
  最近,北京市沐林教育矫治所心理矫治民警队伍中,刮起了一股“讲故事”的风潮,在心理咨询和班组建设中,民警开始尝试用“故事”传递感情,用“故事”抚慰人心,他们就是沐林所“叙事疗法专题培训”课程的参训民警。
  初探:叙事疗法是什么
  “讲故事”,是心理咨询中叙事疗法的通俗说法。作为近年受到广泛关注的一种后现代心理治疗方法,具有操作性强、效果显著等特点,目前已在世界范围内得到较为普遍的推广和应用。
  “个人不是问题,问题本身才是问题”是叙事疗法的核心命题。
  面对生活中的各类困惑,人们往往倾向于认为是自己的不好造成问题,这种思考会慢慢演变为自责,甚至带来了自我逃避和情绪失控等问题。
  在叙事疗法中,问题和人通过外化的方式相互剥离,让问题成为一个人的一小部分,解决问题不再是针对个人整体而是仅仅针对某一种状态或者问题。
  在咨访关系中,咨询师和来访者都不是权威,更像是战友间的并肩作战,一同面对问题,发挥各自专长,共同解决问题。在对自我故事的叙述中,自身内在的各种价值观念与矛盾冲突不断涌现,而咨访双方通过外化对话、改写对话、重塑对话等进行解决的探索。
  缘起:借力“外脑”获取新知
  为了进一步发挥心理咨询在教育改造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提升民警心理咨询业务水平,沐林教育矫治所聘请北京市心理专家讲师团专家周连红教授采用网络授课形式为民警开展叙事技术督导培训。
  在历时三个月的培训中,共有23名民警参加课程。授课老师采取“心理技术讲解+案例督导”的教学模式,深入讲授了叙事疗法的理论基础,并围绕民警在培训期间开展的真实个案,开展实操督导,着力提升民警对叙事治疗技术的实际应用能力水平。
  在实操督导环节,参训民警将所学技能及时应用于工作实践,积极开展心理咨询,定期交流咨询情况,结合督导反馈意见,不断完善治疗技术,总结形成心理个案20余篇,实现了心理咨询技术水平的显著跃升。
  实践:重新讲好人生故事
  “我的生活一团糟糕,我的人生看不到希望……”初见罪犯陈某,民警迎面感受到一股沉重的阴郁。
  在谈话中,民警得知,陈某幼时家中的一场大火将本来富足的家庭完全摧毁,在接下来的人生中,除了痛失亲人外,陈某又经历了家人的背叛和生意的失败,种种遭遇令他心中积郁了巨大的压力。因为将妻子打伤,他被判处有期徒刑九个月。
  面对这一情况,民警对症采用叙事疗法开展咨询工作。接下来的几天里,“讲故事”成为了陈某的一项新任务。咨询室里,面对民警,陈某开始从头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
  在一个个故事中,民警不断使用改写技术,帮助陈某改变生活的诠释方法,找出新的人生出路。
  随着一个个故事的重新塑造,陈某对人生的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与其说我很抑郁,不如说抑郁影响了我”;
  “30岁的我不能一直背负着3岁时的创伤,那时的故事都已经过去,懊悔和怪罪都只能浪费今天的精力。”
  渐渐地,陈某的脸上出现了从未有过的笑容……
  目前,沐林所心理矫治工作已积累不少优秀的叙事疗法个体案例,民警在现有的合理情绪疗法、愤怒控制技术、正念技术等咨询方法基础上,进一步钻研新的技术方法,紧密贴近罪犯个人成长实际,打磨出帮助罪犯重获新生的有力武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于平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