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原创库 > 政法动态

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一场在家门口举办的庭审与新闻通报会

本站发表时间:[2023-08-28]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8月22日,昌平法院法官及随行人员来到了小汤山镇葫芦河村,就地开展巡回审判并召开新闻通报会,这场别开生面的活动将进一步规范建房施工行为,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提升,一些村民在宅基地上新建或翻建房屋,与之相关的涉农村建房纠纷时有发生。
  “被告不让继续施工,还拖欠已完成的工程款!”“他虚报工程量,根本花不了这么多钱!”在小汤山镇葫芦河村村委会院里,昌平法院小汤山法庭孙颖法官正在对一起涉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进行巡回审判。
  法官围绕案件事实、争议焦点开展深入的调查询问,组织双方进行了充分的举证质证和法庭辩论,庭审现场吸引了不少村民前来旁听。
  庭审结束后,法官前往当事人家中进行现场勘验并组织调解。
  “法官到村里就地开庭,让我们在家门口就能观摩庭审,了解法律知识,真是受益匪浅!”现场群众纷纷表示,这次活动生动又有意义,有效提升了自己的法律风险意识和依法维权能力。昌平法院干警还为村民们发放了民法典等普法宣传材料。
  随后,昌平法院在该村文化活动中心召开“建设和美乡村 助力幸福安居”涉农村建房纠纷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报相关案件审理情况并发布六起典型案例。
  昌平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新闻发言人梁志勇主持通报会。
  据统计,2018年至2022年,昌平法院共审理涉农村建房纠纷民事案件489件,数量整体呈递增趋势,其中农村建房合同类案件占七成。
  昌平法院审委会专职委员郑维岩指出,村民建房过程中缺乏合同意识、证据意识是此类纠纷高发的主要原因。对此,昌平法院提示广大村民须签订书面合同,明确施工范围、工期、质量标准、工程价款、支付方式以及其他合同双方权利义务等内容,并通过书面字据、现场拍照等方式留存和固定相关证据,以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此外,昌平法院强调,广大村民要严格履行规划及建造审批手续,按审批内容建房施工,杜绝未经审批建房、先建房后审批等违法行为。
  通报会上,小汤山法庭庭长冯玉国、法官刘洋介绍了农村建房施工合同纠纷、相邻关系纠纷、排除妨害纠纷等六起典型案例。
  小汤山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柳枫,小汤山镇司法所所长陈万秋,6名区人大代表及葫芦河村部分村民代表参加新闻通报会。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