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揭晓 首都法院审判业务专家突破百人

本站发表时间:[2021-01-12] 来源:京法网事微信公众号 作者:

  1月11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关于授予丁宇翔等30位同志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称号的决定》。经过个人申报、组织把关和专家评审,并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研究决定,丁宇翔等30位同志从全市法院53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当选第五届“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

  “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评选工作是北京法院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着力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切实推进审判业务、审判研究、改革创新和人才聚集“四个高地”建设的重要举措。新当选的30位专家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勤于研究总结、严于修身律己,是北京法院专家型人才的优秀代表。据介绍,本届专家评选呈现四个特点,一是强调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确保政治素质过硬;二是强化实务要求,更加注重审判实务能力;三是增加面试环节,有利于候选人全方位展示自我;四是突出基层导向,基层法院获评专家比例较往届有大幅提升,怀柔法院实现零的突破。

  据悉,本届评选结束后,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总数突破百人大关,达到113人,已覆盖全市法院各主要审判业务领域。

  第五届

  北京市审判业务专家介绍

  丁宇翔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民四庭 副庭长(主持工作)

  丁宇翔,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山西忻州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到市一中院工作,长期从事民事审判,先后审理了国内首例“被遗忘权”案、北京市首例民事公益诉讼案、季承诉北京大学返还原物纠纷案等重大疑难案件。出版个人法学专著《返还原物请求权研究》,在《清华法学》《法律适用》《人民日报》等刊物发表文章60余篇,参与完成最高院、中国法学会等省部级以上课题6项,获评北京市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两次获评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博士论文被评为中国社科院优秀博士论文。先后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获评首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首届全国法院百场优秀庭审,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首都市民学习之星,北京法院模范法官等荣誉。

  王东勇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 审判员

  王东勇,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山东临清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先后在市一中院、北京知产法院和市高院民三庭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承办各类知识产权案件2000余件,多个案件获评北京市法院或全国法院年度十大、五十大典型知识产权案例。参与课题30余项,撰写调研文章近百万字,相关课题先后获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北京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等荣誉。在《人民司法》等法学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数篇,获第二届全国青年法官案例评选活动优秀奖、全国法院系统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优秀奖等。参与起草的《北京市高级法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2017)>及其理解与适用》,在理论及实务界得到广泛的好评。多次获个人三等功、审判质量奖、北京法院知产审判业务标兵等荣誉。

  厉莉

  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立案庭 庭长

  厉莉,女,汉族,1978年8月出生,四川内江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房山法院工作,从事金融审判工作时间较长,审理的确认保险合同中“按责赔付、无责不赔”格式条款无效案件,入选北京法院首批参阅案例,并促进保险行业协会修改相应示范条款。先后在《法律适用》《北京审判》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连续两年参与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和最高院审判理论研究会组织的《中国法院类案检索与类判指引》丛书编写,并被聘为保险类案规则制定顾问。作为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积极参与立法工作,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商务法》提出的立法建议被写入立法。应邀参加《北京市地方金融监管条例》立法工作。先后荣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政法系统优秀党员干警”“北京市法院司法实务研究专家”等一系列荣誉称号,并光荣当选党的十八大代表。

  冯宁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知产庭) 副庭长

  冯宁,男,1983年9月出生,汉族,安徽砀山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东城法院从事商事审判工作,审结各类商事案件2000余件,承办了东亚公司诉西班牙商业银行信用证纠纷案、《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作者唐七诉经纪公司解约案、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基金公司解散案等一批社会影响较大的疑难复杂案件。撰写的裁判文书、司法建议多次获奖,其中1篇判决书被评为“北京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首届“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执笔多篇全市法院重点调研课题,获“北京市法院调研成果二等奖”。出版专著1本,参编法律书籍2本,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案例选》等刊物发表各类业务文章10余篇。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先后获得“北京法院商事审判业务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向绪武

  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 审判员

  向绪武,男,土家族,1976年5月出生,湖南石门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工程硕士。先后在市高院和市四中院工作,审结行政、民事、知产案件1300余件。承办的某水泥公司诉区政府企业关停通知案被最高法院评为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典型案例、京津冀协同发展典型案例、北京市“疏解整治促提升”典型案例。参与《行政案件跨区划管辖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丛书等多部著作撰写,多篇调研报告获北京法院优秀调研成果二等奖,发表核心期刊论文、案例10余篇。获全国法院学术论文讨论会征文、审判理论研究会行政审判分会学术征文二等奖3篇,20余篇裁判文书、司法建议、司法统计获北京法院一、二、三等奖。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北京法院行政审判业务标兵、北京法院先进审判团队,担任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兼职教师。

  刘砺兵

  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刑庭 副庭长

  刘砺兵,男,汉族,1980年8月出生,辽宁法库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朝阳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4年,办理刑事案件3000余件,曾审理“王宝强经纪人职务侵占案”“北京大屯隧道飙车案”、“北京东坝飙车案”等多起重大敏感案件。获评“全国刑事审判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法官”“北京法院刑事审判业务标兵”称号,入选北京市委政法委、北京市法学会联合遴选的“百名法学英才培养计划”,任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兼职教授、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兼职教师,多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嘉奖。在全国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多次获奖,在法律类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案例研究多篇,出版专著《司法改革背景下的刑事审判——主体、路径与方法》。

  闫洪升

  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法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

  闫洪升,男,汉族,1974年6月出生,河北衡水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曾在市高院从事立案和申诉审查工作,到门头沟法院以来先后分管行政审判、刑事审判和执行等工作,法学理论功底深,审判业务能力强,多次立功受奖,曾获“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等荣誉称号。妥善审理了中央电视台“周末喜相逢”商标权争议案等一批具有重大社会影响和示范效应的案件,办理的陈某医疗服务合同执行案入选最高法院关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十大典型案例。在门头沟区法院推行“1+N+X”信息化执行团队工作模式,该院系全国唯一一家基层法院获评最高法院“解决执行难样板法院”。发表专著《金融衍生交易法律规制及法律风险管理》,在《人民司法》等期刊发表专业文章20余篇,主持参与最高法院、市高院、北京市法学会多个重点调研课题。

  孙吉旭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法院 党组成员、副院长

  孙吉旭,男,汉族,1968年9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大学毕业后一直在怀柔法院工作,曾任汤河口法庭庭长、雁栖法庭庭长,担任副院长以来先后分管执行局、行政庭等部门工作,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推动建立辖区综合治理执行难工作模式,施行执行指挥中心、案件繁简分流改革,策划开展“年底决战六十天”“执行飓风行动”、涉民生案件“执行破冰行动”、“百日执行风暴”、规范执行“四合一”等数次大型专项行动,确保怀柔法院在规定时间内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目标。在涉及怀柔科学城建设的执行案件中靠前指挥,圆满执结巩某某排除妨害案、2700平方米厂房腾退案等一批骨头案、老大难案。

  孙兆晖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三庭 副庭长

  孙兆晖,男,汉族,1984年11月出生,江苏宿迁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市二中院从事商事审判工作,审结各类商事案件1200余件。主审的多件银行卡盗刷、透支利息调整、委托理财、证券纠纷等案件获评大要案和优秀裁判文书,10余件典型案例被《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刊载,2篇司法建议获北京法院司法建议二等奖。10余次参加全国人大法工委、最高法院相关部门召开的法律、司法解释起草座谈会,组织和参与编写北京法院办案规范2部。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等报刊发表文章20余篇,出版专著《破产撤销权制度研究》。曾获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商事审判业务标兵等称号,入选“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项目”“北京市国家治理青年人才培养计划”“北京市百名法学英才”、两届“北京市法官兼职教师”。

  杨德嘉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民五庭(知识产权审判庭) 负责人

  杨德嘉,男,回族,1978年出生,辽宁鞍山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海淀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十多年,承办案件2000余件。撰写的“全民K歌”案判决书获评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该判决书与“避风塘”案、“杰克琼斯”案判决书分获全国法院知识产权优秀裁判文书一、二、三等奖。在北京法院“百案云庭”专项业务技能比赛中获“模范云庭”金奖,承办的多个案件被北京市高院评为典型案例或优秀判决。审理的“全脑商标案”系全国首例涉竞价排名不正当竞争纠纷案,“富安娜诉罗莱案”被媒体称为“家纺业电商竞争第一案”,为同类案件审理提供了借鉴。参与撰写的网络不正当竞争调研报告获全国知识产权优秀调研成果特等奖,多篇论文和案例分析发表于知识产权专业期刊。获评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法院先进工作者。

  邹治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二庭 庭长

  邹治,男,汉族,1978年7月出生,江西抚州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市高院和市二中院从事民事审判工作,审理了大量有社会影响的民事案件。多次参加民法典等相关民事法律、司法解释起草、调研讨论工作。执笔完成最高法院多项课题,承担市高院调研课题十余项,执笔完成多项北京法院民事裁判尺度统一意见起草工作。具有较强的调研和文字写作能力,多次参加最高法院、教育部、司法部课题研究,独立编著、合著多部专业书籍,在相关学术刊物发表多篇论文。获评2019年度“全国扫黄打非先进个人”“为全面停止军队有偿服务工作提供司法保障工作先进个人 ”“北京市司法实务研究专家”等称号。受聘担任多家高校研究生导师,多次到高校、行政机关、国家法官学院授课。

  宋素娟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法院刑庭 庭长

  宋素娟,女,汉族,1979年3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南鲁山人,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顺义法院工作,既有综合部门和人民法庭的经验,也有民事审判和刑事审判工作的历练,先后审结各类民事、刑事案件1800余件。从事刑事审判工作以来,妥善审结全国“扫黄打非办”挂牌督办案件、重大涉黑恶案件、职务犯罪、涉疫情防控犯罪等在全国、本辖区较有影响的疑难复杂案件。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刑事审判参考》《审判前沿》等刊物发表文章10余篇,2篇案例分析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1篇案例入选北京法院参阅案例。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获评北京法院司法业务标兵称号,在全市法院“百案云庭”比赛中获金奖,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先进个人、办案能手、调研骨干。

  宋莹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未审庭 副庭长

  宋莹,女,汉族,1972年7月出生,河北安国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大学毕业后先后在海淀法院和市高院工作,从事涉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审判时间较长,承办王某某强奸案、贾某某故意杀人案等一批重大、敏感的涉未成年人案件,推动设立全市法院“涉诉未成年人救助及心理干预”等配套机制。曾获北京法院裁判文书“百佳奖”一、三等奖,北京法院司法建议二、三等奖。执笔起草《关于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进行社会调查工作的实施办法》等3份市级单位会签文件。撰写《关于少年法庭改革方向及路径》等10余篇调研报告,并获全国法院、北京市法院调研成果一、二等奖。在《人民司法》《中国少年司法》《青少年犯罪问题》《预防青少年犯罪问题研究》等刊物发表20余篇论文及案例分析。获得全国少年法庭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先进法官、北京市未成年人保护先进个人等荣誉。

  张雯

  北京互联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张雯,女,汉族,1968年8月出生,新疆乌鲁木齐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先后在朝阳法院、昌平法院、丰台法院和北京互联网法院从事审判工作近30年,审判经验非常丰富。主审的“抖音短视频著作权案”入选2018年中国法院十大知识产权案件、全国法院系统2019年度优秀案例、北京法院优秀司法建议一等奖、北京法院2019年度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审理的“抖音短视频”诉“伙拍小视频”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确立了短视频著作权法领域的裁判规则,被评为“2018年知识产权十大热点案件”之首。入选2018年中国知识产权领域最具影响力人物。开启互联网法院全新审判模式,荣获“2018年度中国十大民生决策”奖项,“天平链”电子证据平台获评中国智慧政法十佳典型案例”。主持最高法院司法研究重大课题《网上审判方式与审理机制研究》。撰写的多篇论文载于《法律适用》《中国应用法学》等核心期刊。

  张鹏

  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法院刑庭(未审庭) 副庭长

  张鹏,男,汉族,1979年7月出生,重庆市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海淀法院从事刑事审判工作15年,审结各类刑事案件1500余件。曾主审全国首例非法买卖人体器官案、北京首例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案、张某某恶势力寻衅滋事案等一批有影响的重大、疑难、复杂刑事案件。勤于调研,撰写的论文曾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三等奖,多篇案例被《刑事审判参考》《中国审判案例要览》《中国法院年度案例》等刊物刊载,《司法审查认定“恶势力犯罪组织”的要点及思路》获评全国法院系统2020年度优秀案例分析三等奖。参与的调研课题获得北京市法院调研成果一等奖,提出的建议被相关司法解释所采纳。多次立功受奖,获北京法院刑事审判业务标兵称号,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张英周

  北京市石景山区人民法院民二庭 副庭长

  张英周,男,汉族,1977年8月出生,河北巨鹿人,中共党员, 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石景山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先后审结房屋买卖、租赁合同、建设工程、企业破产清算等各类民商事案件2000余件。独立或参与出版《法官解答房屋拆迁纠纷常见问题》《企业合同法律实务审查》等书籍。执笔撰写的10余篇学术论文、调研报告在全国、市高级法院评比中获奖。在《法律适用》《中国应用法学》等刊物发表调研、学术文章、案例60余篇。获评全国法院“百篇优秀裁判文书”、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一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获评北京法院第二届、第四届、第五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民事审判业务标兵、北京市法院先进审判团队等,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作第三层次人才,被聘为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法官兼职教师。

  陈勇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一庭 审判员

  陈勇,男,汉族,1977年9月出生,四川隆昌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市一中院和北京知产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审理了“中国好声音”诉前行为保全案、来电与街电专利侵权及专利行政系列案、微信公众号“为你读诗”不正当竞争纠纷案等一批重大、疑难、复杂案件。两篇案例分析文章分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二、三等奖,两个案件入选中国法院50件典型知识产权案例、五个案件入选北京法院十大典型案例或创新性案例,三份文书获北京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三等奖。合著有全国专利代理师资格考试教材《相关法律知识分册》、北京高院《专利侵权判定指南的理解与适用》《专利纠纷新型典型案例与专题指导》《知识产权民事诉讼热点专题研究》等。获评第一届北京市司法实务研究专家、知识产权审判业务技能标兵等。

  陈广辉

  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民六庭 副庭长

  陈广辉,男,汉族,1981年1月出生,山东烟台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市二中院从事民事审判多年,承办了“非诚勿扰”女嘉宾诉宝马车返还案、大陆前首富李某某离婚案、消费者诉姚明等产品质量案、编入司法考试试题的地铁运营侵权案等大要案。三篇案例入选中国法院年度案例、人民法院案例选,一篇入选北京法院参阅案例。两次获评北京法院优秀文书网上互评一等奖,一次获评“全国法院百佳优秀裁判文书”。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人民法院报》等发表文章20余篇,获全国法院优秀案例分析评比一等奖两次,二等奖三次。执笔的两个调研课题获北京法院一等奖、三等奖。多项调研成果被最高法院、北京高院规范性文件采用。参与编写审判实务丛书三套。

  陈立如

  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 党组书记、院长

  陈立如,男,汉族,1973年4月出生,福建尤溪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先后在全市三级法院从事审判执行和管理工作,审判业务精,研究能力强。担任现职以来,创新开展“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入选最高法院第五批司法改革指导案例,通州法院被评为“全国法院案件繁简分流示范法院”。在“基本解决执行难”工作中,作为先进基层法院院长,被最高法院通报表扬。主持《共享经营模式下的侵权责任问题研究》等多项国家级、省部级重点调研课题。两篇文书被评为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二、三等奖。在法学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审理了通州区恶势力保护伞第一案、通州法院第一起以市级行政机关为被告的行政诉讼案。疫情期间,审理的刘某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案,系北京市首例造谣传谣妨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犯罪案件,被最高法院《刑事审判参考》遴选为第1328号指导案例和全国法院首批惩处妨害疫情防控犯罪典型案例。

  周晓兵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执行一庭 庭长

  周晓冰,男,汉族,1977年3月出生,辽宁朝阳人,中共党员,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市二中院和市高院工作,具有知识产权审判、民事审判、劳动争议审判工作和审判管理、执行工作等多岗位经历,理论功底深厚,司法实务能力强。审理了北京市首例涉侵权比对的植物新品种案、北京市首例用途专利案、“福娃”署名权案等重大案件。出版专著《著作权法适用与审判实务》《著作人格权的保护》,发表学术文章185篇,总字数近200万字。多篇论文刊载于《人民司法》《中国审判》等,多篇案例发表于《中国审判案例要览》《最高人民法院公报》《最高人民法院指导案例》等。获得市级以上学术奖励40余次,包括中国法学会法学青年论坛二等奖、《人民司法》优秀稿件一等奖、最高法院司改征文一等奖,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3次,北京市法院刊物稿件一等奖、司法统计分析一等奖。

  赵玉东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庭长

  赵玉东,男,满族,1979年11月出生,山东德州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大兴法院工作,具有人民法庭、审管办、执行局、立案庭等多岗位经历,办理各类案件4000余件,包括大量疑难复杂、新类型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审判实践经验。撰写调研报告、学术论文、案例分析等二十余篇,先后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中国审判》等刊物上发表十余篇,在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中国执行论坛等全国法院评比中获奖五篇,在北京法院学术讨论会、优秀调研成果等北京法院评比中获奖七篇。参与撰写的两项最高院执行重点研究课题均于2020年荣获优秀结项。曾先后被授予“北京市法院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获评“北京法院第一届民事审判业务标兵”,并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才。

  赵世奎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行政庭 审判员

  赵世奎,男,满族,1978年8月出生,辽宁大连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朝阳法院和市高院工作,审结行政案件2000余件,包括涉及重大矿产利益的某公司诉国土资源部行政复议案、涉及因内幕交易而受巨额处罚的诉证监会行政处罚案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受指派多次参加国家部委及北京市机关重要事项、疑难案件的法律适用论证工作,为司法部、工信部、民政部等机关授课20余次。在全国法院及北京法院系统学术讨论会中获二、三等奖,撰写的裁判文书及司法建议多次获奖,在《人民司法》《法律适用》《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等刊物发表理论文章、案例分析等50余篇,编著《裁判文书释法说理方法》《一般行政法原理》《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类型化研究》等著作。荣获三等功多次,获评北京法院行政审判业务标兵,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赵芳芳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审管办(研究室)主任

  赵芳芳,女,汉族,1981年10月出生,辽宁辽中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大兴法院工作,先后从事商事审判、审判管理和研究室工作,办理各类商事案件2300余件,包括新公司法施行后大兴法院受理的第一件公司清算案、新企业破产法施行后大兴法院受理的第一件破产清算案等,积累了丰富的审判经验。负责推进的诉讼志愿者制度改革案例、审判监督管理方式改革案例分别入选全国法院第三批、第八批司法改革典型案例。负责的学术论文工作在全国法院屡获佳绩、屡创新高,两年12篇论文获奖,大兴法院获评全国法院组织先进单位。一篇学术论文获评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多篇文章在《北京审判》《审判前沿》发表,获评北京市法院先进法官。参与编写了《劳动法案例解读与分析》等审判实务类著作。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才。

  赵锋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 副庭长

  赵锋,男,汉族,198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北荆门人,法学博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市一中院从事行政审判工作,审理了全国首例新闻记者黑名单案、全国首例证券信息操纵处罚案等重大疑难案件,审理的于艳茹诉北京大学撤销博士学位决定案被评为2017年度全国法院十大民事行政案件。在《人民司法》《中国应用法学》等刊物上发表文章50余篇,2次获评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二等奖,参与撰写的3篇调研报告获评全国法院行政审判优秀调研成果一等奖。先后6次荣立个人三等功,2次获评北京法院行政审判业务标兵,获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先进个人、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人才、北京市双优法官、北京市模范法官、首都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等荣誉。

  柳适思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清河法庭 审判员

  柳适思,男,汉族,1981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北京市人,法律硕士。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市一中院工作,从事民事审判时间较长,先后参与办理和审结各类案件6000余件,独立审结1700余件。承办了北京市某投资有限公司系列案涉及冬奥重点配套建设项目,在妥善处理案件的同时注重总结办理涉冬奥案件的工作方法,受到好评。注重研究审判工作规律,总结出“用三心,下四力”的民事案件调解方法,作为典型经验在本院推广。先后在《北京审判》《审判前沿》等刊物上发表文章20余篇,合著出版《建设工程合同纠纷裁判思路》等法学著作2本,撰写的案例3次获评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评选二等奖、2次三等奖,裁判文书获评北京法院裁判文书评比优秀奖。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评北京法院第四届司法业务技能比赛民事审判业务标兵等荣誉。

  夏林林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二庭 审判员

  夏林林,女,汉族,1968年9月出生,浙江杭州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在市高院工作近30年,长期从事商事审判工作,审理了大量重大、疑难、复杂、新类型金融商事案件及涉外商事案件,包括涉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特大国际航空货物运输事故损害赔偿一审案件、涉北京无线天利移动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系列证券虚假陈述责任纠纷二审案件,积累了丰富的商事审判实践经验。撰写的多篇案例被最高法院和市高院采纳为年度案例、参阅案例和指导案例,多篇法律文书获全国法院和北京市法院文书评比一、二等奖。长期负责北京法院金融商事审判调研督导工作,撰写的《对票据无因性原则法律适用的思考》获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一等奖。在《法律适用》《人民司法》等刊物发表多篇专业文章。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理事、北京市经济法学会金融专业委员会专家委员。

  高翡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民三庭(知产庭) 副庭长

  高翡,女,汉族,1984年10月出生,河南南阳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一直在东城法院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承办了国内首例电商平台状告“知产流氓”不正当竞争案、北京法院区块链电子存证第一案、优衣库商标侵权案等重大疑难复杂案件。审理的案件获评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创新性案例及年度十大热点案件。撰写的多篇调研信息被北京市委及最高法院采用,撰写的论文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参编专著2本,翻译判例丛书1部,在《人民司法》《北京审判》等刊物发表业务文章20余篇。荣立个人三等功3次,获得“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先进个人”“北京市三八红旗奖章”“北京市法院党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带领的大要案攻坚巾帼审判团队被评为“北京市法院模范审判团队”。

  陶钧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 审判员

  陶钧,男,汉族,1981年4月出生,北京市人,中共党员,法律硕士。曾在崇文法院工作,到市高院工作以来长期从事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审结了一批在国内外有重大影响的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承办的“MLGB”“同济”“墙锢”商标案、“明显实质性缺陷”“搜狗与百度输入法”专利案、“窦骁与新画面公司”演出经纪合同案等,先后被最高法院评选为全国知识产权年度十大案件、五十大典型案件,多篇裁判文书获得全国或全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一、二等奖。多次主持、参与并执笔完成的省部级或全市调研课题获奖,撰写了多部北京法院审判指南。在《人民法院报》《法律适用》《中国审判》等刊物上发表各类文章百余篇,参与撰写《商标法原理与案例》《商标授权确权的司法审查》《商业特许经营合同原理解读与审判实务》等书籍。先后被评为北京市模范法官、北京市双优法官。

  董巍

  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行政庭 审判员

  董巍,女,汉族,1979年10月出生,吉林长春人,中共党员,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先后在崇文法院、东城法院和市三中院从事行政审判工作,承办了国家统一法律职业资格考试真题政府信息公开案等多个有较大社会影响的行政案件,行政审判经验丰富。曾获得全国法院学术讨论会二等奖、全国法院行政审判优秀业务成果二等奖、全国行政审判理论专业委员会主题征文一、二等奖、北京法院司法统计分析一、二、三等奖、北京市法院调研成果三等奖等数十个国家级及市级调研奖项。承办案件入选最高法院首次发布的人民法院关于行政不作为十大案例,多次在全国法院系统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中获奖,司法建议获得北京市法院年度司法建议一等奖,两次获得北京市法院优秀裁判文书奖项。在《行政执法与行政审判》《审判前沿》等刊物发表多篇文章。承担多项重点调研课题、办案规范起草工作。

  魏亚南

  北京市丰台区人民法院花乡法庭 庭长

  魏亚南,女,汉族,1971年8月出生,北京市人,法学硕士。担任法官20年来,主要从事民商事审判,先后审结疑难复杂案件4800余件,对房地产案件有专攻,编著出版《房屋买卖纠纷案件审判实务研究》等多部论著,归纳总结多个房地产案件审理规范。立足花乡法庭结合辖区特点,创建“一点、一站、一张网”诉源治理工作机制,对疫情可能引发案件进行研判,为市场平稳复市提供有力司法保障。带领所在团队不忘初心、艰苦奋斗,长期扎根丽泽审判区,服务营商环境建设,以团队为原型创作的歌曲《丽泽小苗》获得全国法院优秀原创歌曲一等奖。多篇案例文章发表于《人民法院报》等报刊。荣获第五届“北京市先进法官”,入选北京市政法系统“十百千”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被聘为国家法官学院北京分院兼职教师,多次立功受奖。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