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于2019年7月设立了速裁团队,通过优化资源配置,重整案件流程,形成全口径覆盖、系统性分流、标准化速裁的全新工作体系。速裁机制运行两年来,二中院不断总结经验,不断调整突破,在提升办案效率、提高当事人满意度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2021年7月21日,二中院召开速裁审判工作两周年情况发布会。北京市人大代表梁丽琪应邀参加活动。
发布会现场
据介绍,二中院构建起“3+3+N”团队配置模式。以立案庭为基础,从全院各审判庭室选派精兵强将组成速裁团队,团队实行扁平化管理,由18名员额法官组成6个速裁合议庭,立案庭庭长、副庭长编入速裁团队带头办案。2020年年末以来,面对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案件量的井喷式增长,为实现审判速度不减、质效不降,二中院着力补充力量,增派法官助理、书记员参与案件辅助审判工作,形成“3+3+N”的团队配置(即,3名法官+3名法官助理+3到4名书记员或聘用司法制辅助人员)。
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董建中介绍速裁审判工作两周年情况
从案件类型看,速裁团队审理的案件包括民商事、行政、刑事及执行案件,两年来共审结15820件。主要集中于民商事案件,审结民商事案件14466件,占速裁团队审理案件的91.44%;其次是行政案件1310件,占比8.28%;刑事自诉案件44件,占比0.28%。
从案件数量变化趋势来看,第一个速裁年度即2019年7月15日至2020年7月14日期间,速裁团队共审结各类案件6031件;第二个速裁年度即2020年7月15日至2021年7月14日期间,速裁团队共审结各类案件9789件,较上一年度同比增长62.31%。
副院长、新闻发言人廖春迎主持新闻发布会
近两年来,速裁案件审判呈现以下特点:
一是结案多
2019年7月15日至2021年7月14日期间,速裁团队审结各类案件共15820件,快审结案量在同期同类案件结案量中的占比为45.75%。速裁法官两年人均结案879件,是后端员额法官人均结案数的3.9倍。
二是效率高
速裁团队突出快、稳、准的特点,在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和诉讼公平的前提下,多举措提升办案效率,从严落实速裁“七档提速法”:快立案、速分案、速传唤、速审理、速分流、速裁判、速退卷归档。从第一个速裁年度速裁法官人均结案335件到第二个速裁年度人均544件,快审工作已步入“快车道”。
三是效果好
简单案件快速办结,积极发挥线上审判功能、电子诉讼工具价值和调解息诉作用,当事人便捷诉讼节约时间成本,迅速拿到裁判结果,甚至短周期内直接结清案款,催促快办等方面的投诉明显减少。速裁团队严格落实办案责任,规范管理与监督,以质效统一为原则,兼顾效率与质量,快办案的同时保证了裁判质量,息诉服判效果突出。
立案庭庭长饶林生介绍案例
据了解,速裁团队不仅注重办案速度的提升,同时着力在案件输出质量上下功夫,严格尺度把好案件出口关,突出审判量、质、效的核心地位。
一是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强化标准统一
完善专业法官会议制度,针对新类型案件、已有冲突裁判的案件、当事人数量众多矛盾尖锐的群体性案件,通过法官会议专题研究、具体法律适用问题线上探讨等措施,积极稳妥研判,统一裁判尺度。
二是通过典型案例强化示范引导
院、庭长带头办案,围绕庭前准备、庭审环节、庭后工作等面对面进行传帮带,规范展示线上庭审程序。
三是通过信息化平台强化智能支撑
借助智能审判辅助系统,为法官精准推送争议焦点、风险点、指导案例、相似案例等关键数据,辅助审判工作。
四是通过创新审判机制探索二中院样本
率先探索二审要素式文书和申请撤销仲裁案件要素式文书,从案件繁简分流向审判流程和结果的繁简分流深入推进。采取“分批审裁、以点带面”的样本式审判模式,探索优质、高效、可复制的群体性案件速裁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