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代表翻阅诉讼服务指南。
图为媒体记者体验自助立案系统。
图为讲解员介绍三中院诉服中心司法公开展示平台。
图为三中院诉服中心大学生志愿者服务区。
“一证在手,一码到底。”3月4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开展体验式采访活动,北京市人大代表、社区居民代表和十余家媒体记者来到三中院诉讼服务中心,体验智能化、人性化的诉讼服务。
来到诉服中心,第一站就是访客登记柜台。通过扫描身份证或者律师证,就能获得一张印有二维码的凭条。工作人员介绍,这个二维码包含了来访人的身份信息、过往案件信息、本次诉讼的时间地点、排队序号、进入大厅和审判区域的权限等等内容。最重要的是,这个登记信息会在诉讼服务中心14个子系统之间实时流转。也就是说,在任何环节,只需刷一下凭条上的二维码,就可获得信息查询、材料提交等诉讼服务,实现“一码到底”。
立案是诉讼的首个环节,是体现司法服务的重要窗口。在硬件上,三中院诉服中心提供了自助与人工两种立案方式,在软件上,则实现了立案登记系统与访客登记系统、立案登记系统与互联网、当前立案信息与历史审判信息三个“互联互通”。记者体验时注意到,在立案服务区,只要扫描二维码,按照屏幕上的详细步骤提示,就可以自主填报立案材料,这样不仅减少了立案窗口当事人排队等候时间,还能减少工作人员的信息录入量,提高工作效率。
在自助服务区记者看到,通过一体式触控电脑、文档扫描一体化高拍仪等组成的自助终端,便能满足查阅卷宗、查询案件、资料上传、法官留言等需求,轻松实现自助办事。在虚拟导航设备前,扫描二维码,便能智能指引区域信息、法庭位置路线,你在哪,想去哪,怎么去,这根“台柱子”都给你安排得明明白白。
此外,能进行远程视频连线的多元调解室、自主浏览并打印电子卷宗的综合阅卷室、由律协选优选聘资深律师进行答疑解惑的公益律师工作室、提供文书代书和咨询服务的中国政法大学志愿者……这一切都显示着三中院诉服中心的智能化和人性化,做到了想当事人所想,实现诉讼服务线上线下紧密结合,切实为当事人提供一站式、多渠道、自助型、个性化的诉讼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