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西城区检察院多措并举推进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5] 来源:京检在线 作者:

  原标题:西城区检察院多措并举真抓实干 推进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真落地见实效

  为深入贯彻落实市院党组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西城检察院紧密结合形势发展、区域定位和检察实际,坚持在学思践悟上求深入,主动在集智破题上动真格,积极在明权确责上见真章,努力在创新实干上要实效,有力推动了“三项重点工作”在西城真落地、见实效。

  一、 学精神、悟重点,领会精神实质

  5月7日至10日,西城检察院党组在先学一步、学深一层的基础上,先后三次组织相关部门的负责人、协助人及部分检察官代表召开专研会,并于近日再次召开党组会,深入学习市院敬大力检察长近期讲话精神,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并结合西城作为“离‘红墙’最近的基层检察院”的特殊区域定位,认真研究、细致谋划如何推动“三项重点工作”在西城真落地见实效。

  通过认真学、反复学,大家深刻认识到,市院党组部署的“三项重点工作”具有提纲挈领、执本末从的作用,是2019年全市检察工作的重中之重。

  “三项重点工作”整体联动、系统耦合、协同性强,贯穿在检察工作的方方面面,需在新时代首都强检战略的生动实践中,一体部署、一体推进、持续发力,久久为功。

  二、集广智、解难题,坚持问题导向

  在市院发布相关工作指导意见后,西城检察院立即成立工作专班,深入研究、逐项研讨市院方向性、指导性实施方案和指导意见,注重坚持以问题为导向,严格对标对表,通过扫描透视来发现自身实际问题,通过集思广益来破解业务发展难题。

  面对当前检察机关深刻变革、深度调整,特别是“捕诉一体”工作机制推开后可能出现的权力集中、制约乏力的实际问题,面对专项工作叠加化、工作要求严格化背景下可能出现精神懈怠、标准下滑的现实考验,面对人民群众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新的更高要求,为将上级各项部署有效贯彻落实、确保检察工作真正行稳致远,西城检察院提出,要围绕全面提升司法的融入融合能力持续狠下功夫,将推动“三项重点工作”落地落实融入到维护首都安全稳定特别是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融入到服务区域发展大局特别是“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中,融入到推动“四大检察”全面协调充分发展特别是“办实事、求极致、解难题、葆本色”的工作要求中,融入到司法改革的“精装修”特别是具体的司法办案中。

  强调要始终践行“三首”标准,始终坚持“四个导向”,自觉以目标为引、以问题为向、以责任为重、以作风为要,又要注重因时而变、顺势而为,抓好班子、中层“关键人”;做到领导和引领并行,管好检察官;坚持主导和主体并重,做好统筹、管理、督导大文章。

  三、明目标、确责任,厘清任务清单

  在推进检察管理监督制约体系建设方面

  发动全院检察官,按图索骥、逐个梳理,检视刑事诉讼程序中的盲点、盲区,着力培养“三个力”。

  一是提升扫描问题的透视力,全面发掘检察管理监督制约中存在的眼睛看不全、看不准、看不实的问题;

  二是形成常态化解决问题的管控力,加强案件办理事前、事中、事后的监督,发现问题,即查即改;

  三是增强解决问题的穿透力,对于重点问题、关键问题特别是重大疑难复杂的问题,要敢管、会管,精准发力。

  这就要求我们,一要主动拓宽检察管理监督制约的外延范围,特别是刑事诉讼中检察官的出庭、讯问、询问、调查取证、“两个中心”工作,以解决看不到的问题;

  二要明确检察管理监督制约的重要节点,包括明确“两大”标准、检察长听取检察官报告、监督管理关键节点、六类特殊案件重点监督管理、来信七日答复等,以解决看不准的问题;

  三要促进检察管理监督向实质化转变,程序实体并重,以解决看不实的问题。

  在加强法律监督方面

  随着“捕诉一体”工作机制的深入推进,诉讼违法监督职能分散于各个职能部门,为解决信息可能出现的“背靠背”问题,统一执法尺度,确保权威性,需及时设立院级专项工作办公室,按照法律监督“五化”建设要求,搭建职能部门间的“共商、共享”平台,实现监督线索的顺畅流转,严格落实《北京市检察机关监督工作参考规范》,逐一审查诉讼违法事项,准确认定违法程度,正确选取监督方式,推动区块化的监督工作汇聚成集约化的监督效果。

  在纵深推进公益诉讼方面

  要深刻认识公益诉讼检察在“四大检察”中的重要地位,主动适应形势,回应人民群众新期待新需求,持续在办案力度和效果上下功夫。既要努力提升案件的规模和质效,也要积极开展“等”外案件的挖掘,在社会监督中挖线索,在法治宣传中找端倪,进一步提升发现、评价、识别的能力,提升诉前建议的应用力。

  四、 创新招、真实干,完善解决路径

  为确保“三项重点工作”真正落地生根,西城检察院坚持从党组发力,探索建立对专项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实行“点评”的工作机制,做到实时跟进,力争同频共振,切实推动各项工作做深、做实、做细、做精。

  1.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执行办案监督点评工作机制;

  2.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重大敏感案件专研工作机制;

  3.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两大”案件认定标准;

  4.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刑事案件分配规则。

  集成监督事项,实现监管的全覆盖

  围绕落实市院部署,加强“四个新型”建设,西城院制定了16项具体落实举措。比如,探索建立覆盖出庭、提讯询问、调查取证、“两个中心”等工作在内的四个执法监控视频库,通过实时抽查来发现问题促进整改;比如,创新建立综合业务点评机制,以“月评-季评-专评”的方式促进办案质效的有效提升。通过以上种种举措,推动检察管理监督从程序化监督向实体化监督转变,从虚化监督向实质监督转变,从区块化监督向集约化监督转变,确保检察权始终依法运行在客观公正规范高效的轨道上。

  努力破解难题,力争取得监督实效

  坚持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适应以审判为中心诉讼制度改革的要求,树立起双赢多赢共赢的理念,通过突出实质审查、审查引导侦查,发挥好检察主导责任;采取口头提醒、检察建议、书面纠违等有效方式,推动公安、法院等单位完善自身防错纠错机制,共同守护公平正义。不断完善“N+”监督模式,明确“行刑衔接”案件中证据标准、法律适用、移送流程、行刑对接等相关问题,采取及时搜集案例、加强沟通联动、做好证据转化等“三步推进”方式,深入推进专项监督工作。着力加强检察建议的内部流转、统一管理,不断提升检察建议的质量、刚性和释法说理性,通过公开送达方式,实现“由点到面”辐射效果。

  结合区域特点,深入开展公益诉讼工作

  坚持宣传、学习、借鉴、实践“四步走”的方针,前瞻谋划,稳妥推进,借力而行,顺势而进。积极探索“等”外行政公益诉讼案件办理,结合西城区“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加强在文物保护、停车管理、公民个人信息、网络安全信息、安全生产等领域案件的办理。尽量通过诉前程序实现维护公益的目的,达到司法的最佳状态。

  加大对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的持续跟进,敢于和善于运用政治智慧、法律智慧和监督智慧,对诉前建议落实情况及时开展“回头看”,促进有关问题整改。建立公益诉讼案例库,收集、整理全国检察机关办理的民事、行政公益诉讼案件,以及社会公共利益组织、行业办理、支持公益诉讼案件的典型案例,归纳整理等内、“等”外案件办理的案例,总结经验,提升能力。继续提升宣传知晓率,结合“十进百家、千人普法”主题活动,在地铁、公交车、居民楼电梯等百姓随处可见的地方,以有声有色的宣传方式,推动公益诉讼检察深入人心,切实提高公众的知晓度和参与度,充分凝聚保护公益的整体合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