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东城区检察院召开半年总结会 深入推进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

本站发表时间:[2019-07-15] 来源:京检在线 作者:

  7月11日下午,东城区检察院召开半年总结会,总结上半年工作情况,并对推进下半年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进行深入谋划。会议由贺卫代检察长主持,院党组成员、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图为贺卫代检察长主持会议

  会上,各部门负责人汇报了推进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 的情况,并对下半年工作思路和安排进行细致交流。

  2019年上半年, 东城院把全面落实推进全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作为工作重点,通过聚焦需求、突出导向、加强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定向发力,找准公益诉讼工作服务保障大局突破口

  上半年,东城院共发现行政公益诉讼线索10余件,立案数、制发诉前检察建议数均比去年同期增幅近一倍。

  加大涉及民生民利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对修脚场所、洗车店、生活美容机构违规违法开展服务等制发检察建议。办理全市范围内首起针对自动售货机办理的公益诉讼案件,责令相关部门整改300余处食品自动售货机,起草市级层面针对此的监管制度。

  精准监督,全面提升法律监督质效

  2019年上半年,东城院办结的审查逮捕、审查起诉各类案件数量同比上升50%。

  推进经济犯罪领域撤案监督专项活动,筛查经济领域犯罪撤案线索20余件。

  图为办案组联系公安技术大队了解情况

  开展食药环境领域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建议行政机关移送案件数量及公安机关立案数量均创近年新高。

  依托派驻中心检察室办案数据集约化、信息化的特点,着力促进派出所及专业警队执法规范性的提升。

  全面开展刑事申诉公开审查工作,拟在部分案件结案时启动公开审查程序新模式,创新工作机制。

  精细管理,构建新型检察管理监督制约体系

  完善机制,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案件分配机制,规范分案程序及适用情形。完善案件办理全程留痕机制,强化流程监控,建立以检察官为单元的流程监控台账。

  优化配置,强化内部程序制约。完善强制措施检察工作机制,坚持实质化备案审查。健全线索管理监督机制,实现“线索七日内程序性答复、三个月实体性答复”。建设内部廉政风险防控体系,建立检务督察、政工人事、案件管理部门与业务部门协调配合的督察机制。

  为切实解决前期工作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形成具有东城特色的工作成果,按照“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的工作思路,就全力推动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有效落地、真正生根,提出如下具体措施:

  一、提升工作理念,深化思想认识

  坚持“三首”标准定位,树立“精品”意识,全面落实好北京市检察机关自身“三项重点工作”的各项任务,形成具有东城特色的工作经验。

  二、梳理完善工作问题,找准工作着力点

  结合东城院制定的相关实施细则,明确责任分工,将各项工作任务做深做细,全方位推动东城院法律监督工作深入贯彻落实。

  三、完善内部管理,凝聚推进合力

  强化线索的统一管理、分流、监督工作,实现对线索全流程的监控。完善“四个清单”,厘清各部门职责分工。完善“两大两小”案件的认定标准、认定程序、汇报程序、审批程序。立足“办案平台、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中心”三位一体的工作定位,完善专业化办案组织建设。

  四、健全外部协作,夯实工作基础

  争取将行政执法机关移送案件线索情况,纳入全区行政机关考核评价指标。建立向公安机关定期通报监督情况机制,发现问题定期向公安机关通报。以检察长列席审委会的方式,定期向区法院通报审判监督工作的基本情况。对法院在审理民事案件、行政案件过程中发现的涉刑线索,建立移送工作机制。与区公安、法院沟通,就轻罪案件简化办案程序,建立具有东城特色的联动工作机制。

  五、找准工作重点,提升社会效果

  开展好经济犯罪领域撤案监督专项活动,抓好线索后续跟踪监督。开展好食药环境领域专项立案监督活动,加强对食药领域案件线索的分析研判。开展好民事虚假诉讼专项监督活动,加强宣传,拓宽线索来源。

  六、强化组织保障,确保落到实处

  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全体党组成员参加的领导小组。提升队伍素质,加强培训,聘请专家加入专家咨询委员会。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总结经验,形成具有特色、可推广的典型案例,利用“两微一端”开展宣传,提升影响力。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