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人员,我希望以满腔热情和责任心去帮助每一个社区矫正服刑人员,让他们重回社会,重新做一个对国家、对社会有用的人。”说这句话的,是十三陵司法所副所长董翰生,他也是辖区每一个社区矫正人员的良师益友。
勤于学习,提升社区矫正工作能力。社区矫正开展起来一直存在一定困难。董翰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时刻紧绷安全防范这根弦不放松。他刻苦钻研业务知识,利用业余时间熟读社区矫正工作相关的文件、书籍,不断加强和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
人性化管理,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董翰生始终用一张笑脸把矫正人员迎进门、送出门,晓之以情,与之促膝谈心。他认为,社区矫正是体现我国刑罚“人情味”的一面,让罪犯在社会上服刑,本身就是人性化做法,是我国《刑法》的一大进步。社区服刑人员也是人,他们同样需要关心、理解和尊重。国庆期间,董翰生多次到社区服刑人员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困难,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将服务寓于管理之中。
做实基础工作,强化社区矫正管理工作。董翰生一边进一步量化、细化、规范社区矫正各项工作制度,健全和完善工作流程,确保工作规范运转;一边开展法律上门服务活动,面对面宣传法律政策;同时,加强对矫正人员的管理和日常考核,确保矫正对象始终在视线之内,严防脱管问题发生。
2019年以来,十三陵司法所累计接收社区服刑人员14人,全镇未发生矫正人员失管、漏管、脱管等问题。董翰生扎根在山区司法所,以忘我的工作热情与“精致、细致、极致”的工作作风,全身心地投入到司法行政工作中。他常说:“社区服刑人员并不是罪大恶极的罪犯,他们也需要社会的谅解、接纳和帮助。要做一名有温度的社区矫正工作者,以一颗充满厚爱的心,去融化一块块坚冰,使其汇入社会的大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