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北京法院人湖北居家工作日记

本站发表时间:[2020-02-13] 来源:法制日报 作者:

    湖北近期时时刻刻牵动着全国人民关切的目光。北京知识产权法院也有家在湖北的干警,她们听从国家号召,居家隔离,等待着“停下来的生活”重新按下播放键。

  虽然不能返回工作岗位,但停岗不停工,她们在家里布置了一块专属于工作的区域,一方书桌、一台电脑、一部手机、一本工作日记、一块工作提示牌……这是属于她们的居家工作日记。

  按在线庭审手册与当事人联络

  刘晓霞(法官助理):2月7日,星期五,我从北京来到湖北洪湖已有17天。

  湖北的这个中南部小城诞生过激昂的红色革命故事,谱写过耳熟能详的歌曲《洪湖水浪打浪》。今年,在洪湖,我和家人度过了一个难忘的春节。

  门前大路上,政府宣传疫情防治的广播车驶过,相较于最初听到疫情消息时的紧张心情,此时我们已能够冷静应对。院领导和庭领导对我和家人都非常关心,每天定时询问健康情况。如今,法院的同事们已经开工,还在湖北的我对工作方式也做了一些调整,家人帮我准备了一张特殊的“工作台”。

  我所在的速裁组法官团队审理的案件主要是二审知识产权民事案件,涉及合同和侵权的内容较多。考虑到我目前能做的工作,我一边学习法院“前线”传来的在线庭审手册,一边主动要来当事人电话号码承担起一部分与当事人联络沟通工作,有些案件需要告知疫情期间的审理进程安排,有些可以顺带做当事人撤诉调解工作。

  我知道,到今天,远方的家人、朋友和同事们依然牵挂身在湖北的我们。感恩这些亲切的关怀,我们会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继续做好防护以确保安全,也会合理安排时间,不落下工作和学习。我在阳光下,祝大家一切安好,身体康健!

  作为“原告”与同事模拟“云庭审”

  敖然(法院行政工作人员):我是1月23日在回家途中得知武汉封城消息的。随着疫情的发展,家乡襄阳也启动了交通管制,随即我收到12306的停运退票通知。

  正在焦虑能否设法自行返回北京的我,同步收到法院领导的嘱托,让我一定要遵守疫情防控的各项要求,先不要离开襄阳。

  原定的上班日期很快到来,在家远程办公——这个曾经幻想的场景在疫情期间成为应对方式。面对突如其来的状况,搬出老公学生时代退役在家的笔记本电脑,连上网络,临时摆放在梳妆台上,我的工作台搭建完成。为了营造工作氛围,我又制作了“只争朝夕,不负韶华”的工作提示牌,设为电脑桌面。

  这一网一本一桌面,连起了我和院里奋战在一线的同事们。作为院里信息技术工作的承担者之一,我负责协助保障立案、庭审等工作通过线上模式开展。为了更方便“云办公”,我和同事们探索现有系统支持线上办理案件的可行性,我还作为“原告”一方和同事模拟了一场“云庭审”,初步试用了北京法院在线庭审平台,方便当事人足不出户参与庭审活动,满足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

  短短几天的工作促使我开始思考,在面对突发事件时应当如何发挥好自己的岗位职责服务大局,如何以最快的速度集中资源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相信这场疫情带给我们的除了伤痛和焦虑,还有感动和团结,更有成熟和成长。

  春已来临,冬夜必将过去,我会以更加饱满的姿态投入工作,迎接挑战。

  开启“云办公”模式处理线上工作

  杜静暘(法官助理):2月3日,本应回到工作岗位的我开启了“云办公”模式。说实在的,我的心情正在一点一点好起来。回想起1月22日我回湖北十堰老家的列车车厢内,少了喧嚣、少了笑容,大家都戴着口罩,或默默地看着手机或闭目休息,气氛压抑。

  大年初二,部分周边城市开始实施管控,飞机、高铁也陆续暂停服务,整个湖北好像被网罩了起来。

  当我焦虑烦躁的时候,我的领导及同事们出现了,每天,微信群中都会出现他们关切、问候的词语。经历过2003年北京“非典”的“兄长”跟我讲述亲身体会,帮助我消除心理恐惧;每当有涉及疫情的好消息时,小伙伴们总是在第一时间转发,给予我莫大的鼓舞。

  今天,因为疫情防控的需要我没能回到法院上班,但我开启了“云办公”模式,在家学习《北京法院在线庭审法官端、书记员客户端操作手册》,协助到岗工作的同事处理一些线上工作。虽然我们不能在一起面对面办公,但我们的心紧密相连。相信疫情很快会被控制,我也会早日归队。

  (记者 徐伟伦 整理)  


[供稿单位:法制日报]   [责任编辑:李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