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出全市首封预处罚通知书、搭建首个执行和解监管平台……为最大限度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不利影响,改善区域营商环境,海淀法院在坚持善意文明执行的工作中作出了哪些探索和努力?4日下午,海淀法院发布《海淀法院执行局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的具体措施》(以下简称《具体措施》),咱们一一道来。
全面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
《具体措施》提出,要牢牢把握法院执行工作依靠国家强制力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的特点,用足用好强制措施,依法打击规避、抗拒、干预执行行为的高压态势不减。
同时要遵循比例原则,注重执行工作的适当性和必要性,坚持依法、平等、全面保护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保护和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变革执行模式。
此外,要合理选择执行财产、审慎确定财产控制范围、灵活采取查封措施、充分发挥查封财产融资功能等。依法严格区分违法所得、其他涉案财产与合法财产,严格区分企业法人财产与股东个人财产,严格区分涉案人员个人财产与家庭成员财产。严格规范的同时,力求物尽其用,努力实现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优效果。
最大限度降低强制执行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公平高效采取财产变价措施,包括全面查明处置变现财产实际情况、高效合理管理财产变现流程、依法缩短财产处置周期、适当增加财产变卖程序适用情形、探索多样化的财产处置方式、最大限度实现财产真实价值。优化财产变现流程,最大限度、最快速度兑现、保障、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
同时,《具体措施》要求,应灵活精准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如设置一定的宽限期、慎重确定特殊主体适用执行强制措施、依法及时审查单位被执行人相关人员变更、特殊事项临时解禁、准确理解限制被执行人子女就读高消费学校、分解分类惩戒、依法用好执行和解、探索酌定发出“预处罚通知书”。法院提出,要充分认识公权力的谦抑性和审慎性,同时因案施策,灵活精准、审慎地适用执行措施,保障申请人及时实现胜诉权益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强制执行对企业经营的不利影响。
规范高效管理执行案款
《具体措施》还规定,严格要求案款发还的时间节点和标准要求、严格规范参与分配制度,确保案款收发公开透明、及时高效。
同时,妥善适用执行救济和信用修复制度。充分利用内外部监督程序纠正执行行为、探索对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适用信用修复机制,营造社会“尊重执行、理解执行、配合执行”的良好氛围。
并且,全面加强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大财产保全的宣传和引导力度、设立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室、畅通被执行企业执转破程序、进一步优化速执团队建设、依法减免执行申请费、畅通人民群众联系法官渠道、运行使用“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创新工作机制,为善意文明执行提供组织保障和制度保障。
典型案例:
一封预处罚通知书让欠债企业主动履行
在全市首封预处罚通知书一案中,某实业公司申请执行某户外用品公司,被执行人公司反映疫情期间有经营困难,无力履行,案件执行一度陷入僵局。执行立案后,执行法官向被执行人公司送达了执行通知书、报告财产令,但被执行人公司某户外用品公司并未主动履行,海淀法院依法冻结了其名下银行账户,并采取限制高消费措施,因未发现可供执行财产,申请人亦没有向法院提供其他可供执行的财产线索,案件面临执行困境。
后来,执行法官通过对该公司银行账户近一年交易明细的查询后发现,在二审判决生效后,执行立案前,公司对公账户有大额资金流动,明显有履行能力而不主动履行。因此,海淀法院向其发出“预处罚通知书”,责令其限期履行,逾期不履行的,将予以罚款。在“预处罚通知书”的威慑下,被执行人公司态度发生转变,主动向法院提交书面材料,说明自身生产经营情况及还款计划,目前,该被执行人已履行全部案款,该案顺利执行完毕。
执行和解监管平台让执行风险一目了然
执行法官刘赛还以他承办的案件为例,演示了“执行和解监管平台”的运行使用。
“执行中,双方当事人间信用认可度低,被执行企业的和解意愿往往难以被认可,而如果被执行企业是暂时经营困难,具有一定的社会价值、行业价值和履行能力的企业,那么强制执行可能对其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甚至面临破产。而企业一旦破产,申请人的权益也难以得到完整保障。”刘赛表示,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
在刘赛承办的这起北京某视频网站公司申请执行北京某酒店管理公司、北京某科技公司侵害作品信息网络传播权纠纷一案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被执行人某酒店管理公司经营的涉案酒店在长达几个月的时间里均未正常营业,无营业收入来偿还本案的案款。
法官考虑到该酒店管理公司之前一直经营良好,有稳定的营业收入,如果疫情好转,该酒店正常营业的话,会有履行能力。而且,被执行人某酒店管理公司一直积极配合法院执行工作,主动申报财产,并与申请人某视频网站公司的代理人联系,商定还款计划。
基于上述情况,刘赛将案件信息录入海淀法院“执行和解监管平台”,借助信息化手段评价企业履约能力,监管和解协议履行,进而推动企业信用修复。
法官通过“执行法院”入口进入平台,录入企业名称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等信息后,就可以借助平台大数据信息处理技术与银行信用评估模型,对企业历年的海量商业数据进行分析,生成被执行企业调研报告。调研报告包括企业概览、基本信息、关联信息、法人信息、司法风险、经营风险、经营信息、知识产权、企业年报等信息,并依据执行和解监管平台的风险标尺进行风险等级划分,风险等级从R1到R15,数字越小,代表风险越低。
本案中,该企业的风险等级为R7,处于中等水平。法官以此可以搭建申请公司与被执行人公司间信任的桥梁,促进和解协议达成。该案中,当事人最终达成了和解,执行法官可以在该平台上设置分期还款的金额,并可录入监管律师信息,以便法院、当事人和代理律师监督和解履行情况。
这时,法官可以开启和解通道,平台启动和解监管过程。双方当事人也可以进入该系统,申请人可以通过平台时时查看被执行企业的经营、履约情况,线上发起逾期提醒等,被执行人可以线上发起结案提醒,法院通过系统自动记录的履约过程,推动被执行企业的信用修复。
法官说法:善意文明执行不是为强制执行松绑
“善意文明执行,绝不是为强制执行松绑,而是在确保执行效果的前提下,以法律、经验、良心和良知,严格规范执行行为,以最小成本,实现最优效果,合理保护各方当事人的权益, 努力实现多赢、多效的工作局面。”海淀副院长贾柏岩这样说。他希望全体执行干警能够以此为指导,切实增强善意文明执行的主动性和责任感,依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在依法保障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 坚持比例原则,妥善把握执行时机,注重执行工作的适当性和必要性,尽可能减少强制执行对被执行人正常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保留、优化社会资源、服务保障经济发展大局,以法治营造更优的营商环境,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最大化。
当前,是全国法院如期实现“基本解决执行难” 目标之后,向“切实解决执行难” 目标迈进的重要时期。贾柏岩表示,海淀法院将以更高标准和更严要求,推动执行工作更加严格规范公正文明,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获得感,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海淀区人大代表谭连兴认为,对于老百姓来说,执行是司法的最后一公里,对于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而言非常重要。执行工作对各方当事人影响重大,法院在执行过程中也要贯彻落实善意文明执行理念,找准利益平衡点。法院在执行过程中能准确把握善意文明执行的精髓,在实现申请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充分保障被执行人正当权益,找好这个平衡点,不仅能保证个案上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还能顺应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新期待,让善意文明的执行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全面保障,让法院执行工作更有温度,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