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3日,本报记者从北京一中院召开的“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 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通报会上获悉,该院在加大执行力度的基础上,构建以“规范+高效+善意”为核心的8项举措,在依法保障胜诉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同时,尽可能减小对被执行人权益以及生产、生活造成的影响。
在疫情常态化的当下,究竟如何强化善意文明执行,最大程度降低疫情对企业生产经营的不利影响,帮助企业重整盘活、化危为机?数据显示,今年疫情防控常态化新形势下,北京一中院执行案件未减反增,与去年同期相比,执行实施案件收案增加433件,增幅达22.1%。该院明确“既要防疫情,又要保稳定、促发展”的理念,依法保护各类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
一起执行案中,申请执行人某资本管理公司与被执行人韩某某、李某一、李某二作为某环保科技公司的投资者与股东,二者产生纠纷。该环保科技公司是国内技术领先型生态综合环境服务商,以水、固废、新能源为三大主业,为客户提供综合性环境解决方案,是国家重点战略新兴产业。公司创始股东积极引入投资者,后因融资环境变化等,公司面临困境,出现创始股东与投资者的纠纷 。
执行立案后,一中院与北京投融资商会产权保护调解中心配合调解此案,发现该环保科技公司还与多家私募投资机构存在同类纠纷。法院遂通过和解、重整的方式整体化解纠纷,以重整盘活企业。而该公司技术领先,且完成近十个优质环保开发项目,项目估值约为10亿元,具有挽救价值和盘活可能。调解中心据此制定相应的整体和解方案,申请执行人、被执行人及该环保科技公司完全接受方案,多家私募投资机构也愿意支持该公司的和解重整工作,认为和解而非强制执行更有助于各方利益最大化。目前,此案整体和解工作正在推进中。
一中院构建以“规范+高效+善意”为核心的8项举措:严格规范查控,实现线上线下双达标;优化团队组建,推动案件快执快结;拓展变现途径,加快财产处置进程;借助保险助力,畅通执行流程环节;完善执破衔接,健全多元调解机制;引入社会力量,解决异地处置难题;坚持适度惩戒,探索信用修复机制;加强组织建设,提高执行队伍素质。其中,涵盖财产查控、财产处置、强制措施、执行保险、多元调解等多流程、多层次、多方面,突出刚柔并济的执行模式,坚持原则性与体现灵活性相结合,衡量各方当事人利益平衡点,努力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