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北京朝阳区让老百姓家门口即享公共法律服务

本站发表时间:[2021-06-25] 来源:法治日报 作者:张维

  原标题:打造调解金字招牌力促矛盾不上交

  积极推进诉源治理,强化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提升人民群众安全感幸福感获得感,北京市朝阳区致力于打造“无讼朝阳”的努力正在显现出积极成效。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在朝阳区采访时了解到,2018年至今,全区各级各类调解组织共调处纠纷60482件,成功率达94.9%。

  普法“橙房子”、任建友调解工作室、公益律师服务沙龙……一系列亮眼的金字招牌,让人们感受到公共法律服务在这里发挥的重要作用——力促矛盾不上交,实现“精治、共治、法治”。

  从老百姓视角来看,公共法律服务就是他们身边的人和事,触手可及。据朝阳区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2018年底,朝阳区启用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公共法律服务延伸至43个街乡和544个社区村,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橙房子”成咨询服务首选

  不过十几平方米的小房间里,承载着对过往人群最热情的关切。

  在朝外大街上走过,很容易被路边的两个橙色建筑吸引。它们分别位于朝外大街东、西口,从外形上看有点像童话世界里的小木屋。有着可爱外形的它们,有着一样可爱的名字“橙房子”。“橙房子”里有着一样可爱的群体,他们用热忱的服务、灿烂的微笑,将“橙房子”塑造成了一个市民公益聚集的平台、一个城市志愿服务的地标。

  最初的“橙房子”,主要是为过往行人指路、出借药品、供应便民物品、处理突发事件等,到2013年4月2日,律师志愿者入驻“橙房子”后,为百姓义务提供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服务成为“橙房子”新的标志。

  5月底的北京,已经有些炎热。在“橙房子”里,记者见到了当日值班的律师。她告诉记者,每天都会有人来咨询法律问题,其中有关房产和继承的问题居多。做这个工作,能帮到别人,让她感到很有价值。

  说话间,一位老人走了进来,问这里是不是可以咨询法律问题。这位女律师热情地迎了上去,请老人坐下来慢慢说……

  朝阳区司法局负责人告诉记者,“橙房子”是一个自建立以来全年无休的志愿服务站,即便是农历大年三十、初一,都有志愿者坚守岗位,每天从早8点到晚6点,迄今已有700多名志愿者长期在“橙房子”服务。

  朝外街道处市区繁华路段,辖区律师和法律工作者资源丰富,居民法律需求多。为更好服务群众,方便志愿者参与法治宣传,为老百姓提供更为便捷的零距离法律咨询与法律服务,朝外司法所在充分整合“法律进社区”“律师进社区”等各种资源的基础上,在辖区寸土寸金的朝阳门外大街繁华路段,设立了普法“橙房子”法律志愿者服务站,不仅方便了群众,也为热心公益法律服务的志愿者们搭建了一个优质平台。

  咨询调解形成前店后厂

  “橙房子”是朝阳区公共法律服务站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与“橙房子”法律志愿者服务站一起,街道公共法律服务站和7个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被朝阳区定为常态化普法宣传和综合法律服务的固定阵地。

  自2014年开始,朝阳区司法局发动地区律所以志愿律师身份无偿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服务,涉及产改政策、遗产继承、分家析产等。迄今共接待群众千余人次,以“小小的窗口 满满的服务”,形成公共法律服务长效机制。

  事实上,志愿者律师不仅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还会对咨询中发现的问题,由被动答复转化为主动调解。值得注意的是,公共法律服务站与调解中心形成了“前店后厂”的关系,咨询中遇到的矛盾导入调解中心进行化解,做到“矛盾不上交”避免矛盾恶化,及时有效解决问题,从而真正达到将矛盾化解在源头。

  朝阳区心连心联合调解中心调解大量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纠纷,如物业纠纷、邻里纠纷、合同纠纷、离婚纠纷、劳务纠纷等。截至目前,共调解矛盾纠纷683起,调解成功465起,调解成功率达68.08%,涉及金额7000余万元。

  调解,已成为朝阳区的金字招牌。大名鼎鼎的任建友调解工作室也在这里,是北京市第一家以个人名字命名成立的调解工作室,荣获北京市优秀调解品牌。

  见到任建友时,她正忙着给一对姐妹的房产继承问题进行调解。虽然没有亲眼目睹二人之间从纷争到达成共识的调解过程,但记者见证了在任建友主持下,二人签署了调解协议,明确了房产分配问题。

  “我们先去了法院,是法院的人告诉我们可以在社区调解的。”姐姐告诉记者。她觉得整个过程非常顺畅,“很满意”。

  据了解,任建友调解工作室2014年3月成立以来,共调解各类案件(含涉外、涉港台)605件,接待各类纠纷咨询1150人次,调解成功率达85%以上,其中被人民法院裁定予以司法确认55件(含涉外1件),无一被退回,深受地区百姓欢迎和法院认可。

  公益律师沙龙建言献策

  在朝阳区基层治理中,律师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参与到各项事务中。

  公共法律服务站立足职责任务,积极取得地区律师事务所支持,建立人民调解员、律师值班制度,建立“法律顾问在您身边”村居法律顾问微信群,以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务,做到让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也是重要一环。作为法律顾问,参与重大事项会商研判,参与合法性审查各类合同文书。在领导办公会前学法讲座、机关干部学法等方面,也能看到律师活跃的身影。

  他们更是老百姓的贴心人。在朝外街道,一场朝外公益律师服务沙龙正在举行,多位律师正在为“老百姓的事情”建言献策。

  “虽然律师工作很忙,但他们都会拿出一定的时间给老百姓做点事情。”在场的一位朝外街道工作人员告诉记者。

  “我每周五去社区给他们做普法宣传,发现老年人比较多,家庭关系、房子问题问得比较多,其实大家法律意识是有的,但法律知识比较欠缺。比如,以前我们做了很多工作,让老百姓明白了公证遗嘱的效力很高,但民法典出台后,这方面有了变化,老百姓比较困惑,我们还需要再去做相关法律知识的普及宣传。”北京律业律师事务所律师说。

  孙红彦是一位资深公益律师,她希望更多的人能加入这个群体。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钱辰就是“新鲜血液”,刚毕业的他带着满腔激情告诉记者,“会坚持不懈推进包括公益法律服务在内的公益事业”。记者注意到,他特意将自己的身份注明为“党委秘书”,其决心不言而喻。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