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民宿到现在,我家小院也没出现过什么纠纷,法庭的同志真是帮了大忙了,打心底里感谢他们。"北京门头沟区一民宿老板说。
5月25日上午,门头沟法院召开"服务保障民宿产业发展工作情况及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系统总结法院服务保障民宿产业健康发展的相关工作情况,并通报3起典型案例。
据门头沟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毕芳芳介绍,门头沟法院始终以党建为引领,主动能动司法,通过构建跨部门服务保障合作平台、提供民宿产业发展全流程服务包、完善文旅产业专业化审判布局,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心剂"、为民宿运营扣好"安全锁"、让纠纷治理走上"快车道"。据了解,截至目前,门头沟法院累计走进民宿企业、民宿村居进行政策法律宣讲50余次,与区文旅局签订《建立服务保障民宿产业发展工作机制合作协议》,制定发布《民宿产业法律风险防控指南》,并累计向乡镇党委政府、基层村居、民宿经营者等有关主体发放5000余册。
据统计,2019年以来,门头沟法院共计受理涉民宿产业案件137件。经调研发现,民宿开发、建设阶段产生的纠纷占到60%以上,房屋租赁合同、农村建房施工合同、劳务合同、相邻关系等领域暴露出来的合同风险、诉讼风险问题较为突出。针对以上问题,王平村法庭负责人马钢锤就重点领域法律风险防控提出建议。马钢锤表示,房屋租赁方面,一是房屋产权要明确清晰,一般要和房屋所有权人签订租赁合同,二是房屋租赁不能超过20年,超过部分无效;民宿建设方面,一是尽量选取有资质的单位进行建设施工,二是建设施工合同应对建设分项、施工标准、用料用材、交付标准、工程结算、质量保证金、农民工工资保证金、违约责任等进行明确约定,三是房屋建设应符合北京市相关政策;劳务用工方面,一是建设施工合同中明确约定关于支付农民工工资的条款,二是发包方与承包方都应尽到合理的安全保障义务,三是引入企业承诺制度,加强综合执法。
会上,门头沟法院还通报了3起典型案例,通过三个重点领域的典型案例提示民宿产业发展过程中容易引发的矛盾纠纷点。
"乡村民宿的发展,契合了现代人远离喧嚣、亲近自然的美好追求,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也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门头沟法院党组副书记、副院长黄锋表示,下一步,门头沟法院将持续聚焦区域产业布局规划和山区群众的法治需求,继续探索管用实用的司法举措,为以民宿产业为代表的山区经济发展保驾护航,为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提供司法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