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参与调解了一起中小微企业员工受伤赔偿的纠纷案件。原海涛法官团队的“暖心调解”+“建议指导”得到了当事人双方的称赞与感谢,为以法治力量护航中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树立了良好典范。
员工受伤起纠纷 公司被诉寻调解
这是一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案件,原告老张已年过六旬,在被告公司上班,主要做一些修剪树枝、园林绿化方面的工作。2022年7月3日,老张在未佩戴任何防护工具的情况下爬到树上修剪树枝,因雨后树枝湿滑,不幸从树上摔下,导致右胫腓骨、右踝关节等多处骨折,后续经就医治疗产生了数万元医疗费。双方虽多次协商,但难以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意见,最终老张将自己工作多年的单位告上了法庭。
暖心调解把案结 被告上门表谢意
“根据病例来看老张受伤较重,家庭也比较困难。若双方对于伤情及赔偿金额无太大争议,尽量促成双方达成调解,让老张早日拿到赔偿款治病。”原法官嘱咐道。
很快就到了第一次谈话的时间,老张的儿子带着律师来参加谈话并向法院提出了鉴定申请。
一听到老张要鉴定,被告方显得格外紧张,他认为鉴定不仅费时间,还会额外产生鉴定费用,如果不能一次性解决,后续如果还有其他纠纷,小企业耗不起。
当法官询问是否能协商解决时,老张这边一口回绝:“已经跟他们协商过很多次了,根本谈不拢,没法调解。法官,我们还是走鉴定流程吧。”
被告公司则认为,本次事故的发生是由于老张自己违反公司规定在先,公司此前也进行过岗前安全培训,并不能把责任全部归结于公司。当原海涛法官要求被告提供相关证据时,被告公司却表示都是口头的,公司并未对此留存资料,无法提供证据,但对于老张的伤情及伤残等级基本是认可的,所以还是希望能与老张协商解决。
随后,原海涛法官耐心地向老张儿子讲解了相关法律规定,并询问:“老张工作的时候,公司有没有说过不能上树?老张摔伤,自己是不是也有过错?”
老张儿子明显开始动摇,说道:“原法官,我父亲是有一定责任,但我经济能力也不行,我希望被告能尽快付钱,毕竟之前看病已经花了不少钱。”随后原法官向其说明了鉴定的流程、时间、费用及风险,并劝说被告方在一周内把钱付给老张。老张这边听说公司能在一周内付款,喜出望外。经双方一致同意,被告公司在一周内支付老张各项费用共计19万元,双方矛盾一次性解决。
老张的儿子激动地握住原法官的手表示感谢。第二天,被告公司也来到法院,为原海涛法官团队送来锦旗,赞誉其“定分止争 为民解忧”

。
司法建议递温情 纾困解难暖人心
案虽已结,但回想本案中双方争议较大的问题均是因被告公司自身管理方面不规范导致。原海涛法官向该公司发出了司法建议。
收到司法建议后,该公司回函对通州法院的建议表示感谢,并根据该院司法建议的内容开展安全生产培训和合规人员培训,全面提升安全生产意识和应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