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8日,最高人民法院、司法部联合召开全国调解工作会议,北京市通州区人民法院张家湾人民法庭作为全国法院15家单位之一、北京唯一一家法院对履行法定职能所开展的调解工作进行相关汇报。
按照最高人民法院部署,张家湾人民法庭认真落实市高级法院关于“多元调解+速裁”和12368“一号响应”诉源治理工作要求,主动适应新型城镇化示范区建设需求,通过“能动司法止纠纷于前端——向前站位促治理于未病——汇集合力解纠纷于诉前”三环递进“抓前端、治未病”。
坚持能动司法 止纠纷于前端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在一线预防调处矛盾纠纷的“前哨”“堡垒”作用,结合辖区实际需求,构建“法庭—镇街—村社”三级解纷网络,促进矛盾源头预防,纠纷多元化解,诉讼一站式服务。镇街设立解纷中心,一站通办。选派党员干部、员额法官、特邀调解员、行政调解力量等入驻,提供普法宣传、法律咨询、诉前调解、立案登记、案件查询等一站式服务。铺设村社解纷站点,服务到家。培育村级解纷联络员,为村社配置专属解纷二维码,群众通过扫码即可获取法律咨询、多元解纷、在线诉讼等服务。
坚持向前站位 促治理于未病
充分发挥人民法庭的专业保障作用和地域联络优势,为市级专项治理难题提供“法律参考”,为基层党委政府依法行政提出“法律建议”,为辖区发展大局做好“法律保障”。对接法律需求,主动融入北京市党建引领“接诉即办”改革。与区城市管理指挥中心和街道乡镇市民诉求中心建立两级对接,联合办理12345市民诉求中的涉诉涉法问题和重难点工单。与属地党委政府建立双向联络,定期通报重点工作进展。深入推进 12368“一号响应”诉源治理工作机制。锚定源头治理,服务保障城镇化建设。结合通州区作为北京市撤村建居改革试点,重点关注村转居中集体土地和资产处置、农转非等法律问题,及时开展类案研讨分析,有效统一裁判尺度。
坚持非诉挺前 集合力解纠纷于诉前
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在纠纷多元化解机制中的引领、推动和保障作用,让矛盾纠纷化解在源头,解决在诉前。矛盾纠纷分轨化解,繁简分流快慢分道。大力推进人民法庭“多元调解+速裁”工作和一站式建设。广泛吸纳人民调解、行专调解等调解资源,扩充退休干部、律师、代表委员等解纷力量,“三化管理+五微培育”提升调解质效。完善诉讼与非诉讼实质化对接,为非诉解纷提供司法保障。推动调解平台进乡村、进社区、进网格,辖区内覆盖率100%。实现人民调解司法确认在线申请、快速办理,为非诉解纷提速增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