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齿和舌头还有打架的时候呢,邻里之间相处产生矛盾也是不可避免的,但都是好邻居,有事好商量。” 苏庄三里社区党委书记邵雪松说。
凡事好商量:家庭邻里有矛盾?找许顺调解室
“我是一名法官,虽然退休了,但是我承诺,退休不褪色,我一定用我掌握的法律知识为社区群众服务。”这是房山人民法院退休法官许顺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
从法官岗位退休的许顺,把组织关系转到居住地苏庄三里社区后,主动参与社区调解和普法等工作,用自己的法律知识和民调经验在社区发挥余热。2014年11月,苏庄三里社区成立“许顺人民调解工作室”, 由许顺、村居行律师、民调主任和司法所专职人员组成法律服务队伍,为辖区居民提供专业调解服务。
▲许顺人民调解工作室
社区曾发生一起因回迁房屋产权继承引发的家庭纠纷,苏庄村村民张大妈因5个儿女赡养和房产继承的问题,来到调解室申请调解。大儿子对当年拆迁补偿款分配不满意,在赡养问题上出现较大分歧。为了使这起家庭矛盾尽快化解,许顺前前后后现场调解四次,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历经一个月的时间最终达成了调解协议,维护了亲情,达到了各方满意。
多年来,“许顺人民调解工作室”贴心为苏庄三里社区居民服务,虽然近两年许顺因为身体原因直接参与调解活动少了,但社区有更多具有法律专业背景的居民主动加入了调解员队伍,成为社区居民人人称赞的“好邻居”。
有事我来办:邻里互助,麻烦一起解决
2021年,苏庄三里社区认真落实访调对接机制,在许顺调解室的基础上成立了“我来办”工作室,作为房山区“我来办”工作分中心在社区挂牌。探索建立“好邻居”议事会制度,定期召开“好邻居”议事会,制定双向需求清单,大家坐在一起,大事小情商量着来。居民诉求得到更充分的表达,社区协调解决工作也更有针对性,逐步实现了物业管理、房屋修缮、停车难等高频诉求和矛盾纠纷止于未发、止于萌芽。
苏庄三里社区有些楼宇是1998年修建的,铁铸的上下水管线使用到腐蚀漏水严重,但是一条管线要改造,需要单元同一侧每家每户都同意,有些住户不配合改造,为其他居民生活带来很大困扰,邻里矛盾十分激烈。一级建造师刘行是苏庄三里社区居民,为调解邻里矛盾,他义务来到现场,查看了所有管井,大概了解楼房结构、污水管线走向后找到了突破口,制定了绕过不同意改造的住户家的实施方案,成功解决了这件困扰居民多年的“大麻烦”。
▲刘行(左一)和社区干部查看管线
据统计,社区“我来办”工作室成立以来,月均处理群众诉求量达到了“12345”工单量的三倍,且基本第一时间全部化解在当地。苏庄三里社区2022年以来实现“零上访”,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楼门,大事不出社区。
难事大家干:“五位一体”,解纷止争
好邻居就是有困难“喊一嗓”,大家过来“帮一把”。在苏庄三里社区,这句话得到了充分实践。苏庄三里社区依托西潞街道“五位一体”矛盾调处机制,充分动员基层党组织、政策相关方、调解员、政法部门、社会组织等“好邻居”力量,进一步提升了化解矛盾的能力。
▲五位一体调处现场
苏庄三里辖区有96户居民,由于开发商没有及时申办产权手续等原因,20年无法办理房产证。依托“五位一体”矛盾调处机制,西潞街道、苏庄三里社区选派精兵强、吸纳社区居民将成立工作专班,深入对接区法院、区住建委和市规自委房山分局等“好邻居”单位,逐个环节核实有关政策,多次协调已经转产的开发商补办相关手续,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终于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
终于,一本本大红封面、烫金国徽图案的房产证发到了大家手中。“倾力为民办实事,惠民之举暖人心”——红色锦旗上的烫金大字格外抓人眼球,居民代表一边送上锦旗,一边激动地说:“感谢社区,真是没想到房产证这么快就办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