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和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等单位共创的话剧《回归》在延庆进行了首演。这样的司法“新品”在延庆法院正日渐丰硕:自主研发的4大类9个具体科目的“菜单式”授课教材;自拍共创话剧、视频短剧等;成立北京法院首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通过府院联动合力构建未成年人司法保护社会支持体系……
事实上,出现这些新景象之前,延庆法院也经历了长时间的思考和探索。在延庆法院院长俞里江看来,践行能动司法是这一年多来发生可喜变化的关键因素。
自研共创让法治课堂更生动
作为中国国家话剧院、延庆法院、延庆检察院共创的首部作品,《回归》中的不少角色由政法干警本色出演,法官助理张启帆就是其中的一位。同时,他还是延庆大柏老中心小学的法治副校长。
“最初去讲法治课很紧张,因为没有教材作为抓手,第一次讲普法‘大’课,没能近距离和孩子互动交流、后期反馈孩子们似懂非懂。”张启帆说,现在法院不仅研发出了系列教材可以满足“订单式”普法需要,还创新出了新的“坐班”机制,一“去”就是一整天,算是彻底满足了他跟孩子们能“打成一片”的愿望。
如今,延庆法院不仅研发出了“基础法律知识版”“学生犯罪预防版”“教师风险提示版”“家庭教育指导版”4大类9个具体科目的“菜单式”授课教材,还通过坐班、帮扶等新机制参与校规修订、矛盾化解和山区留守儿童困境帮扶工作,在各方努力下实现了偏远山区性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同比下降60%的良好效果。
首建中心让家庭教育更科学
“说好的事情,凭什么不让我探望孩子!”在诉前调解阶段,离婚后的刘甜(化名)和王强(化名)就孩子的抚养问题频发争执,甚至当着孩子的面推搡打骂。
延庆法院少年法庭副庭长吕行菲说,鉴于二人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及相关行为,她作为案件承办人在开庭前向刘甜和王强发出了《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并在庭审后依托法院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邀请专家志愿者为二人进行培训。
王强和刘甜接受培训后均在《主动履责承诺书》上签了字。经过法官调解,王强也意识到刘甜有能力为孩子提供稳定的教育和生活条件,二人最终达成调解协议,王强将抚养权变更给刘甜。
今年以来,延庆法院少年法庭在审理涉未成年人案件中已发出《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80余份,依托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组织未成年人监护人接受家庭教育指导服务10余场。
府院联动让孩子成长更安全
2022年,小学生刘某在延庆北干渠玩耍时,不幸溺水身亡。经审理,延庆法院判决刘某的监护人、水库管理中心、村委会及镇政府按照各自责任比例承担侵权责任。判后,承办法官吕行菲撰写了两份司法建议,分别送往水库管理中心及其行政主管单位。
今年暑期前夕,水务部门负责人告诉吕行菲,他们不仅完善了硬件,还重新制定了输水管理实施细则,并联合区教委向全区师生发放预防溺水提示书。到了现场,看到岸边不仅新安装了护栏,还加装了多块风险警示标识,渠内杂物也被清理一空,吕行菲才算放了心。
过去一年,延庆法院的法官们还借助自身法治副校长的身份,发现、获取的困境儿童线索,向困境未成年人及其实际监护人提供法律帮助。先后帮助12名山区留守儿童摆脱生活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