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顺义区检察院聚焦侵害妇女平等就业权益这一公益诉讼新领域,针对企业未给女性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违法情形,自主构建女性就业权益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办理了维护女性就业合法权益行政公益诉讼案,建立了区域女性就业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切实增强女性群体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智能平台发现线索,科技赋能助力精准监督
顺义区检察院依托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平台,发现12345市民热线投诉及劳动仲裁案件涉及社会保险用工纠纷,通过调取并排查仲裁案件发现劳务派遣领域从业人员多且流动性强,是企业未给女性员工缴社会保险的重灾区。因此,顺义检察院将治理关键点锁定在劳务派遣领域。
针对未给女性员工缴纳社会保险的违法情形,顺义检察院构建了女性就业权益保护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通过厘清业务逻辑规则,从而精准锁定违规主体。
针对排查出的劳务派遣公司,顺义检察院向相关单位调取数据,通过数据碰撞查明4家企业存在未依法为女性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情形,1家企业存在违规代缴社会保险的情形。
“检察+行政”联合约谈,促使企业“不敢欠”
针对模型异常数据所反映出的违规企业,顺义检察院迅速联合行政执法机关制定约谈方案,针对5家企业开展联合约谈。
经约谈,共督促4家企业为22名员工补缴社会保险近40万元。针对补缴数据与测算数据不一致、经督促仍存在不配合的企业,顺义检察院充分履行法律监督职能,促使相关行政单位先后对不提交材料、不补缴社保的3家企业作出行政处罚,同时,对企业违规缴纳的非在职员工虚假保险予以清退,维护正常社保秩序。
“小切口”推动溯源治理,建立区域保护机制
以女性就业权益保护为切入点,顺义检察院向违规企业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敦促企业建立长效机制。为深化监督效果,推进区域女性就业权益保障工作,由顺义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带队前往区相关单位进行座谈并征求意见,签订了区域女性就业权益保护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检察机关、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各自职能优势,加强专业化办案与社会化保护配合衔接,优化女性发展环境,形成区域保护合力。
深化多元履职模式,以听证普法促三效统一
为听取各方意见,结合该案监督情况顺义检察院组织召开听证会,邀请人大代表、益心为公志愿者及区总工会、妇联代表参与,与会人员对监督效果表示充分认可。
以女性权益保护为视角,办案检察官参与录制了中国妇女杂志社《绽放自我,妇女法与我们同行》普法直播节目,结合办案工作,与法学专家共谈女性权益保障多种救济途径,直播当日,该节目在快手、微博、广播电台等多个平台点击浏览量达57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