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北京密云法院从坚持人民至上、坚持问题导向的理念出发,成立财产线索接转中心。对当事人提供的财产线索接收、登记、流转、监督、反馈全流程闭环管理,对核查属实的财产线索,及时启动财产控制、处置流程,确保财产线索“条条有登记,件件有回复”,努力将司法为民、便民、利民落到实处。目前中心成立两年有余,小小财产线索对切实解决执行难工作贡献出了巨大力量。
“小切口”解决“大问题”
“时隔这么多年,这个钱我都快放弃了,现在居然能要回来,真是太不可思议了,法院这个财产线索接转中心真是棒。”申请人李某在接到中心工作人员电话反馈核查结果时,激动不已。
自2014年以来,密云法院执行局陆续接收到包括李某在内的52名当事人的执行申请,申请执行对象都是被执行人张某,累计涉案金额超120万元。在近十年时间里,密云法院穷尽失信、限制消费、拘留等执行措施,为52名当事人陆续追回案款50余万元,但剩余70万元因张某名下确无其他财产始终未能执行到位。
2022年5月中旬,中心工作人员接到申请人李某打来电话称张某老家密云某村的平房要拆迁了,拆迁的补偿款中有他的份额。接到线索后,中心第一时间安排法官前往该镇核查线索,并及时将属于张某份额的拆迁补偿款予以冻结。在承办法官的主持下,张某父亲同意以其名下房屋的拆迁补偿款作为担保,并承诺在年底前替张某还清全部欠款。
密云法院财产线索接转中心成立后,法院执行局信访案件年平均减少35%,获评区人民群众满意的政法单位。
“小作为”饱含“大情怀”
“我们这些老农民挣钱不容易,一万多块够我们过个好年啦!真是挺感谢你们的,能把我们这点小事这么上心地办。”在拿到工资后,王大爷拉着中心工作人员的手久久不愿放松。
王大爷是北京市密云区某村的一位农民,农闲时和同村的几位老伙计一起在家附近的北京某旅游公司为葡萄地除草、打药。葡萄地修整完毕后,该公司拖欠王大爷等9人工资11万元未付。进入执行阶段后,承办法官迅速采取措施查控该旅游公司名下财产,经调查发现,该公司名下无可供执行财产,执行一时陷入僵局。
为了能要回辛苦赚来的工资,王大爷和几位老伙计一起来到财产线索接转中心提供线索,在七嘴八舌地交谈中,具有丰富经验的中心工作人员吴术军捕捉到一个关键信息,该公司的实际控制人另有其人。为查找更为详细的线索,吴术军调阅了原始审判卷宗和工商登记信息,终于找到公司股东也是实际控制人马某的联系方式。将线索移交相关承办法官后,经法官释法明理,马某愿意以个人名义替公司偿还债务。王大爷和其他8名农民工终于在春节前夕拿到全部案款11万元。
密云法院财产线索接转中心成立后,密云法院累计接收财产线索1076条,经核查属实378条,推动结案件241件,执行到位金额4109万元。
“小支点”撬动“大生态”
“阿姨,您平复一下情绪,有什么问题可以和我说。”在中心工作人员李郦的耐心劝解下,向儿子索要赡养费的刘阿姨讲述了自己与儿子之间的矛盾,倒出了内心的苦水,逐渐平复了激动的情绪。“其实我也不是对法官有意见,只是心里憋闷想找个人说说,我也知道法官都忙,谢谢你了姑娘,能听我说这么多的话。”
财产线索接转中心成立后,密云法院执行局还进行了大幅度的执行管理改革,改变了过去执行局事无巨细包办到底的管理模式,建立五大团队,进行分别考核,较好地提升了执行工作质效。2023年,在全市质效考核工作中,执行局首次执行案件实结占结案数比例、实际执结率、执行完毕案件结案平均用时等五项指标位列全市基层法院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