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朝阳区检察院持续完善“生态检察+”格局,全方位服务超大城市中心城区生态文明建设

本站发表时间:[2024-06-06] 来源:朝检在线微信公众号 作者:
  朝阳区检察院依法能动履职,加强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和检察公益诉讼工作协同衔接,通过公益诉讼办案服务朝阳“大尺度生态环境建设示范区”建设。2023年以来,围绕土壤污染、生态破坏和固体废物处置等重点领域,组织开展垃圾堆积、扬尘治理、水污染防治等专项监督活动。
  线索先行,
  多渠道加强公益线索筛查移送
  ▲检察官对污染环境案件开展现场取样,委托北京市检察院技术中心对土壤成分进行鉴定
  联动12345市民热线,共享接诉即办信息数据,运用“公益诉讼智能线索发现分析研判平台”,提高线索发现智能化水平和精准度。发挥检察一体化职能,加强内部线索移送,从非法狩猎罪、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污染环境罪等刑事案件中发现损害公共利益的案件线索。将履职过程中发现的公益受损线索及时移送,先后向区生态环境局、农业农村局、园林绿化局等行政机关移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线索10余件。
  联动履职,
  多举措支持生态损害赔偿工作
  ▲检察机关在非法猎捕鸟类现场支持行政机关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
  深入落实朝阳区委生态文明委《关于朝阳区人民检察院支持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工作的意见》,积极参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工作,由检察官参与磋商全过程,支持磋商并对磋商程序和内容予以监督,为案件调查、鉴定评估、法律适用等方面提供专业支持。在开展环保督察线索监督中,累计支持区生态环境局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8件,监督损害赔偿金及时、足额入库。其中,对架设粘网捕鸟的非法狩猎案件,及时移送案件线索,并支持区园林绿化局开展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磋商5件,监督行为人通过交付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通过首都义务植树APP捐资尽责等形式落实生态环境修复责任。
  诉讼衔接,
  多角度最大程度修复受损公益
  ▲野生动物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开庭审理,同时邀请“益心为公”志愿者观摩庭审
  坚持完善“三诉两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格局,注重办案实效。办理野生动物资源保护领域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案件6件,对非法狩猎行为人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同时,要求其承担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民事责任,行为人通过承担赔偿金、在新闻媒体公开赔礼道歉等形式履行环境损害赔偿责任。2023年以来办理生态环境领域刑事案件33件,对赔偿义务人积极履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的,作为从宽处罚情节予以考虑。在开展环保督察公益诉讼工作中,针对企业违法违规使用地下水的问题,建立“水资源税追缴大数据监督模型”,发现违规取水企业未依法申报、缴纳水资源税。经工作,税务机关已对其中6家企业核定征收水资源税共计800余万元。
  协作共治,
  多方位凝聚生态环境保护合力
  ▲朝阳区检察院举行“益心为公”志愿者聘用仪式,并现场为志愿者发放聘书
  持续丰富“检察+”机制,加强与各行政机关的协作配合,推动“河长制+检察”“林长制+检察”“田长制+检察”协同履职。聘请行政执法骨干作为特邀检察官助理,参与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助力提升公益诉讼专业化办案水平。扩大多元主体参与,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人民监督员等参与案件听证,主动接受监督,增强司法公信力。通过最高检“益心为公”平台招募各领域志愿者71人,实现公益诉讼监督领域专家人才全覆盖。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