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基层动态

案结事了 她收到了来自当事人的三面锦旗

本站发表时间:[2024-07-16] 来源:北京政法网 作者:
  近日,一场工伤认定纠纷得到圆满化解后,房山区人民法院段莉法官收到了三面锦旗。这事还得从2022年的冬天说起。
  不服工伤认定 劳动者死亡的赔偿责任谁来担?
  2022年12月,凛冬已至,朱某随单位承包的项目来到江西上工。
  “有人晕倒了!”某日,工地突然传来一声呼喊,晕倒的朱某立即被同事送往医院。令人痛心的是,经全力抢救,朱某仍然不幸离世。
  2023年11月,朱某的女儿小朱以2022年9月房山区劳动仲裁院的裁决书为依据,向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请求认定朱某死亡为工伤。
  2024年2月,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工伤认定决定,认定朱某死亡属于工伤,由机械厂承担工伤保险责任。机械厂不服,一纸诉状将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告上法庭。
  本以为是一起普通的行政纠纷,然而,在多方调查之后,段莉发现事情并不简单。
  法庭上,气氛一度剑拔弩张。“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工伤认定是错误的!朱某病发时和机械厂不存在劳动或劳务关系,是给另一家钢结构公司干活。”机械厂代理人直言。
  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的劳动仲裁裁决书,确认的是2022年9月22日之前朱某和机械厂存在劳动关系,但事故发生在12月。朱某亲属提交的2022年11月、12月工资表也标注了“钢结构”字样。
  段莉立刻联系钢结构公司法定代表人。该法定代表人在谈话中认可朱某在自己公司承包的工程处工作。
  房山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朱某并非在某机械厂工作,而是在案外钢结构公司工作。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作出的被诉工伤认定决定应予撤销。
  一纸判决并非难事,可若一判了之,朱某亲属会再次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一案结而多案生,留给当事人、钢结构公司的只有未解的心结和后续繁琐的诉累。
  虽然,一揽子化解纠纷并不容易,但是段莉还是想试一试。
  赔偿数额难定 调解之路波折不断
  经了解,钢结构公司并未给朱某缴纳社会保险。段莉意识到,调解的焦点与堵点就是钢结构公司与朱某亲属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支付费用的数额问题。
  “最低100万。”
  “最高60万。”
  经过几番博弈,小朱和钢结构公司都表明了可接受的底线数额,双方态度坚决,容不得半点商量。
  期待值相差甚远,谈判陷入僵局……
  “知道您公司干工程这行儿不容易,但不给劳动者上社保是违法的,而且人的生命安全高于一切。这事关一条人命啊!”
  “十分理解您悲痛的心情,公司也没有推卸责任,愿意协商。如果双方能协商,一揽子解决了,也能免去后续的诸多诉累。”
  段莉刚和钢结构公司沟通完,又拨通了小朱的电话苦口婆心地劝解。双方在赔偿数额上展开拉锯,段莉左右兼顾推动着调解进程。
  几天后,在房山区人民法院建议下,小朱和钢结构公司就赔偿数额达成一致,并约定到法院签调解协议。
  本以为数额定了,事情即将圆满解决。但在签协议当天,小朱提出了异议:“我们包车去现场处理我父亲后事,花了两万多,当时就说好了这些钱你们付!”
  钢结构公司表示:“我们说好的这个数额就是全部的!包车的钱也在这里面!”
  两万多的“疙瘩”让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一起案件,三面锦旗
  你一言我一语,双方僵持不下。
  “双方都好好考虑下,不要为了这两万,让之前好不容易谈好的方案功亏一篑。”段莉又耐心地与双方做工作,将其中的利害关系,掰碎了解释。
  功夫不负有心人。双方终于对赔偿数额达成了一致。
  机械厂、人保局、第三人小朱和钢结构公司的调解工作有序推进。
  最终,房山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自行纠错撤回被诉工伤认定决定,机械厂撤回起诉。钢结构公司与小朱达成赔偿协议,随后前往人民调解组织签订调解协议,并经房山区人民法院进行了司法确认。
  从“凛冬已至”到“花草相映”,一场工伤认定纠纷至此得到圆满化解。劳动者维护了自身的权益,企业也减轻了诉累,同时助推行政机关依法履职。这起行政争议得到了实质性化解,实现了“双赢、多赢、共赢”。
  事后,机械厂、小朱和钢结构公司都向段莉送来了锦旗。
  一起案件,三面锦旗,是对法官工作的高度认可,也是对行政审判能动履职的生动诠释。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