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最高人民检察院、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以下分别简称最高检、市检察院)关于推进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场景体系化建设的部署,将模型建用与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有效衔接,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在市检察院数字检察部的指导下,建设完成数字检察共享社区,下设“法律监督模型”“应用场景”和“大数据”三个板块,持续释放模型建用倍增效能,为加快塑造新质法律监督能力提供平台支撑。
数字检察共享社区首页
建立“法律监督模型”板块,系统性整合各来源模型
汇集整理并动态跟进最高检模型平台、市检察院模型台账和各地宣传报道的共400余项模型,建成模型应用的“资料库”。从应用情况、监督领域、模型底层逻辑等12个维度延伸分析,重点分析研判模型内在的监督点类别、模型设计路径的底层逻辑以及多个模型应用需要统一对接的单位,有效整合同质化模型,为检察人员及时应用模型、深度学习业务逻辑提供指导,同时降低对外沟通成本,提高检察履职整体效能。
数字检察共享社区“法律监督模型”板块
建立“应用场景”板块,体系化建设模型应用场景
该板块下设“监督领域图谱”和“监督环节图谱”子模块,对400余项模型重新分类、定位,在每一监督领域或监督环节标注该板块现有模型情况,为探索发现监督空白点,研发应用价值更高、推广意义更大的高质量模型提供“指示图”。其中“监督领域图谱”模块立足区域定位和社会治理难点,分为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环境、平安建设等九大领域,检察人员可通过已有领域的监督点来挖掘其他领域内新监督点,形成行业治理大模型,拓展监督覆盖面。“监督环节图谱”依据现行有效法律,构建民事审判及执行、刑事侦查及执行、行政执行等环节的八类流程图,并用绿、红、灰三种颜色标记“已有模型且已应用”“已有模型但未应用”“尚无模型”三种情形,各流程图有无模型可用一目了然,为应用、研发新模型实现法律监督全链条覆盖指明方向。
数字检察共享社区“应用场景”板块—监督领域图谱
数字检察共享社区“应用场景”板块—监督环节图谱—民事诉讼流程图
建立“大数据”板块,充分挖掘数据资源价值
规范统一模型运行所需的数据名称,汇总形成办案所需的“数据池”,为建用模型提供数据支撑。在保证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可将获取的同一数据在多个模型中反复利用,充分发挥数据资源的价值潜能。同时,通过分析数据在不同模型中的使用频率来判断数据重要程度,明确后续数据调取重点。
数字检察共享社区“大数据”板块
明确“共享社区”运行规则,统筹规范模型应用
健全数字检察工作机制,制定《数字检察共享社区管理与应用办法》,促进社区安全、高效应用。门头沟区检察院数字检察办公室负责定期梳理模型、更新数据,并对各部门模型应用计划加强统筹把控、每周调度,实现社区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能用尽用。目前门头沟区检察院研发新模型25项,应用最高检、市检察院模型共计130余项,应用比例近三成,数字检察监督案件占比74.3%,切实发挥数据赋能监督效能。
图/北京市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