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以下简称平谷法院)召开“法润家风 爱佑成长”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新闻通报会,通报平谷法院“1+1+3”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介绍近三年来平谷法院涉未成年人案件审理及案件中凸显的家庭教育问题,并发布5起典型案例。
平谷法院党组成员、副院长白雪英通报平谷法院“1+1+3”家庭教育工作机制,即坚持以党委领导为核心,以全市首家家长法学院为平台,聚合三支队伍、建强三大阵地、深化三个协同,逐步形成司法护航家庭教育的“平法经验”,实现从“个案干预”到“系统治理”的跨越式发展。
2024年以来,平谷法院向案件当事人发放《家庭教育责任告知书》《家庭教育提示函》《关爱未成年人父母必读》等普法材料300余份,调解指导案件543件。自2024年5月成立以来,家长法学院吸纳50余名专业师资入驻,已举办大咖讲堂2期,家庭教育能力提升班3期,联合心理专家开展沙盘辅导、亲子对话等方式为35个家庭提供个性化指导,线上线下受众3000余人。
据平谷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庭长孙国立介绍, 2022年至2024年,平谷法院审结的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存在传统案由为主、轻刑化特征明显、团体化犯罪突出、共同犯罪比重高、网络犯罪数量上升、性犯罪形势严峻等特点。民事案件则凸显婚姻家事纠纷中子女养育矛盾突出、校园安全侵权案件数量上升、非财产性诉求有所增加等特点。
“家庭教育对未成年人的性格和行为影响巨大。案件审理中显示当前家长在家庭教育方面存在监管缺失缺位、教育方式不当、重物质轻心理等问题。”孙国立介绍道,“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要从源头改变未成年人,重要的是转变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提升家庭教育能力。”
平谷法院刑事审判庭(未成年人案件审判庭)法官乌云嘎通报平谷法院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特色案例5起,给家长提供启示和指引。其中,高中生小李(化名)因父母长期疏于管教、缺失监管,参与电信诈骗被判处刑罚,法院发出《家庭教育指导令》责令其家长进入家长法学院系统学习,最终家庭关系改善,小李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家庭和学校的帮助下顺利升学;另一起离婚纠纷中,夫妻因为争吵闹上法庭,在案件调解中终于意识到各自的不易及家庭氛围对于孩子成长的重要性,最终同意调解并共同进入家长法学院学习,决心共同认真经营婚姻,共同呵护孩子健康成长。
白雪英表示,平谷法院将继续在党委领导下,坚持未成年人利益最大化原则,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持续加强部门协同,以更高站位、更实举措和更优质效,助推“六大保护”形成合力,让法治阳光照亮每一个家庭,努力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法治蓝天。
图/北京市平谷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