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纠纷错综复杂,维权不易,如何破?近日,北京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联合辖区基层法院、区卫健委共同签署协议,通过联合调研、风险提示、多元解纷等形式,提升医疗纠纷源头预防调处质效。
这只是一个缩影。自北京三中院2022年9月出台《关于协同辖区基层法院、深化诉源治理工作十二项机制》(以下简称《诉源治理十二项机制》)以来,该院联合工商联、多元调解发展促进会等部门和机构,综合推进重点领域及类型化案件纠纷化解协作工作,打出了一套区域协同、府院联动的诉源治理组合拳。
携手专业机构提升解纷加速度
解决一起涉诉金额超两亿元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需要多久?携手专业机构展开多元调解,前后不到两周,是北京三中院给出的答案。
三中院立案庭法官王蕾蕾说,通过商议后告知双方此案权利义务关系较明确,且被告系因资金周转问题无法按时付款,适宜通过专业调解方式解决纠纷。就这样,在三中院与调解中心的共同努力下,当事双方达成“分期付款”协议,并向法院申请了司法确认,标志着这起可能旷日持久的合同纠纷消弭于无形。
以一案“解千纷”释放治理红利
近日,北京三中院诉服大厅迎来一批特别的“客人”,他们送来数十面锦旗。原来,这是一批购房合同纠纷,中介公司答应王先生等业主,只需支付服务费,即可在与开发商签订合同时享受价款优惠、保留房源等权利。然而,王先生等人后期并未享受到任何优惠,双方为此闹上法庭。
优先送达、优先排庭、优先审理、优先评议、优先结案,最终,三中院判决支持了业主的合理诉求。承办法官龚勇超说:“这也给那些未起诉的业主吃下了定心丸,为化解后续潜在成诉纠纷打下了良好基础。”
司法联动推动治理“全链条”
在审理一起涉物业的上诉案件中,承办法官史晓霞发现,涉案小区原系某研究院家属院,在国有企业“三供一业”移交改革后,该小区出现了遗留问题处理不及时等情况。
合议庭讨论后,决定赴辖区的一审法院开展巡回审判,并依托诉源治理基层联络点与一审法院、业主、物业公司、居委会举办多元化解座谈会。会后,史晓霞审判团队主动联系当地街道办,推动屋顶漏水问题有效解决。看到问题一项项得到解决,合议庭成员才算放了心,并第一时间对此案作出判决。
北京三中院党组成员、副院长薛强说,中级法院在诉源治理工作中承载着更多的指导、协助基层法院的责任,这也是《诉源治理十二项机制》出台的初衷和目标,旨在推动三中院与六家辖区法院一道将诉源治理作为全局性、创新性工作系统推进,打造高质量的诉源治理“北京三中”模式,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北京提供有力司法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