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新闻发布会现场
12月12日,北京市人民检察院召开轻罪治理体系建设新闻发布会。会上,市检察院通报了北京市检察机关深入推进轻罪治理体系建设工作情况,海淀区检察院通报了轻罪治理工作情况,介绍了《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轻罪治理白皮书》。
发布会介绍,当前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轻罪案件占比大幅上升。北京市轻罪案件中传统的盗窃、轻伤害犯罪仍占多数,高空抛物罪、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新类型案件增多,经济犯罪和网络科技犯罪上升趋势明显。全市检察机关全面落实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和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准确把握宽与严的辩证关系,依法当宽则宽、当严则严,做到“宽严有据、宽严有度、宽严相济”,办理了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案件。
搭建轻罪治理体系基本框架
北京市检察院通过全面分析近20年办理的案件数据完成《北京轻罪案件趋势分析报告》,制定《关于开展轻罪治理体系建设的实施方案》。不断扩大“48小时全流程结案速裁模式”适用范围提升办案效率,探索制定轻罪案件赔偿保证金制度有效化解矛盾,构建不起诉公开听证工作体系推进溯源治理。针对商超自助结账盗窃案件加速增长隐藏的行业管理漏洞向行政主管部门和商超集团制发检察建议,去年全市该类案件同比下降28.1%。相关经验被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吸收后发布《自助收银区防损实施指南》,犯罪治理由地方性治理向全国性治理成果转变。
构建“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
北京市检察机关积极建用多个轻罪治理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助力超大城市溯源治理。其中,海淀区检察院构建了“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通过自动化提取轻罪案件数据开展碰撞分析,形成轻罪电子地图,街镇与检察机关协作治理情况和模型数据纳入平安海淀指数考评体系。在海淀区检察院“轻罪治理图鉴”监督模型3项安全指数、130余项数据要素的基础上,北京市检察院进一步提炼完善,形成包含4级、100多个指数指标的北京市轻罪治理指数指标体系。
下一步,北京市检察机关将围绕“治罪与治理”精耕细作轻罪检察工作,努力为区域法治环境的安全稳定和治理水平的不断提升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