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政法要闻

北京:“两中心”融合协作 深化法治公安建设

本站发表时间:[2025-11-12] 来源:人民公安报 作者:
  在北京市公安局深化执法规范化建设中,执法办案管理中心(以下简称办案中心)与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是两大核心载体——办案中心作为公安机关集约化、规范化、专业化的“执法总部基地”,对办案环节集中管理和监督;涉案财物管理中心作为涉案财物的“专属管理部门”,实现了安全保管、精准管理、及时处置等目标。
  近年来,北京公安通过机构整合、流程再造与技术赋能,全力推动“两中心”在场域、管理、监督三大维度深度融合,初步形成了“两中心”协同运作的基本框架,在提升执法质效、保障当事人合法权益、深化法治公安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
  全力推进“同域+同源”布局
  为进一步提升执法质效,北京市公安局以“两中心”融合为目标,推进“同域+同源”布局,实现了物理空间与数据资源的“双向打通”。
  “同域”即将办案中心与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建在同一栋楼或同一个院落。它更深层的意义在于,围绕执法主线,进行功能区划的深度优化和空间布局的系统性重构,根本性地缩短了“人、案、物”的物理流转距离,显著减少了在途时间与交接成本,让民警能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侦查办案的核心业务中。闭环式的管理环境降低了证据、涉案财物在转移过程中的遗失、调换或损坏风险,强化了执法物证的全流程安全保障,使得办案民警与涉案财物管理民警从“隔空喊话”变为“肩并肩”作战,形成了紧密的业务共同体。
  通过数据“同源”,带来了业务流程的深层变革。案件的办理、审核、服务与涉案财物的保管、移交、处置等过去相互独立的环节,通过数据共享复用,被整合进完整的线上闭环管理流程中。从入库、保管、移交、鉴定到最终处置,涉案财物的每一个状态都与案件信息实时关联,来源可溯、去向可查,可以对每一件涉案财物实现“全要素、全周期”的数字化管理,也为上级部门进行执法监督、风险预警、办案质量检测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数据基础,推动管理决策从“经验驱动”向“数据驱动”转型。
  创新推出三项管理机制
  围绕“人、案、物”全链条管理,北京市公安局创新推出“一站式”前置衔接收物、“规范化”全程管理财物、“同步式”保管随身财物三大管理机制,让“两中心”管理融合更规范、更高效。
  “一站式”前置衔接收物。在全局各个办案中心内设置涉案财物管理办公室,安排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民警前置进驻,第一时间接收办案单位移交的涉案财物,并规范办理入库,严格落实“管办分离”原则。嫌疑人在办案中心被采取强制措施后,由前置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民警将涉案财物无缝流转至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无需办案民警往返办理交接,切实提升了办案效率。
  “规范化”全程管理财物。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将物的管理融入办案中心对人、案管理的全环节,通过每日网上全量巡检、网下实地督导等方式,从源头规范涉案财物接收。通过对已经查实的、明确与案件无关的款项,规定处理时限,杜绝长期扣押、超期扣押、超限扣押问题发生;通过常态化开展应上账未上账清理、应处置未处置清理的“双清”治理,辅助拓展远程发还、极低价值财物处置和无主物公告等方式,加大对积压、遗留的财物处置力度,确保“扣得准、管得好、出得去”。
  “同步式”保管随身财物。北京市公安局研发随身财物管理智能模块,并引入物流公司,办案中心民警对嫌疑人随身财物全量登记后,经本人同意,当面将随身财物交物流公司办理邮寄,推动前端最大化分流。在办案中心设置随身财物临时保管区,经办案中心民警、办案民警、嫌疑人三方当面清点,并由嫌疑人同意并签字核对后,由办案中心民警将物品存入保管柜,确保物品全程规范保管。
  全程闭环压实执法责任
  做实内部监督,是“两中心”融合的重要保障。前置办案中心的涉案财物管理中心民警常态化开展网上巡检,同步监测文书审批、物品入库等情况,定期开展涉案财物专项督察,将发现的问题纳入每日网上执法情况、每周早例会、每月执法监督委员会三级通报内容,并在督促整改的同时进行追责问责,引导基层民警适应在监督下执法。
  在此基础上,北京市公安局着眼打造“规范+智慧”的立体监督网络。市公安局涉案财物管理部门在坚持统筹牵动和常态巡检基础上,定期开展实地督导和不定期多警种联合专项检查;分局层面由法制部门牵头,整合督察、警务保障、审计等力量,对“人、案、物”进行一体化、全链条、全流程监督。同时,充分利用执法办案平台汇聚的全量数据实现自动实时监测与预警提示,实现从“人工抽查”向“智能筛查”的转变。
  文/赵旻 通讯员 杨威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王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