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 > 中央精神

最高法: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不动产续封和银行存款续冻工作

本站发表时间:[2020-03-04]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公安机关作为公共安全产品的供给者必须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履行好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基本职责。同时落实国务院“放管服”改革,强调提升公安机关的服务职能,才能更好地将党和国家对公安工作的总要求转化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获得感与幸福感。本文将从治安治理体系改革、寓服务于管理、优化公共服务三个方面论述公安工作民生化改革方向。

  一、创新打防管控一体化的治安治理体系

  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来自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近些年来,我国的社会治安治理工作卓有成效,但受社会环境变迁的影响,涉黑涉恶、涉枪涉爆、暴力恐怖和个人极端暴力犯罪形势依然严峻,多发性侵财案件未出现明显的下降拐点,而新型非接触式犯罪比例显著增加。犯罪类别与犯罪形态的快速变化给公安机关的犯罪预防与打击带来新的挑战。若不能有效应对,将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依法打击违法犯罪是公安机关的基本职责,坚持在改革中增强动力和活力,是适应犯罪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首先,要创新警务机制。纵向上要建立快速高效的扁平化指挥机制,横向上要建立跨部门、跨警种的合成作战机制,最终形成集指挥调度、信息研判、合成实战、服务支撑于一体的“联合作战系统”,切实形成对违法犯罪的打击合力。要坚持和完善“信息引导侦查”的警务理念,以大数据技术为支撑,充分利用数据检索、数据比对、数据挖掘等手段,提高侦查能力与效率,并积极引导从事后打击违法犯罪向事前预防违法犯罪转变。其次,要强化社区警务建设。社区警务要从设立治安岗亭、委派治安民警的形式建设向依靠群众、服务群众的内容建设转变,进一步优化社区警务运行机制,实现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共治模式。建立健全社会网格化巡逻防控机制,进行网格化、精准性巡逻防控机制,对人员较为密集的区域,实现就近处警、动态派警。坚持科技兴警战略。加快实施“天网工程”“雪亮工程”等警务工程建设,积极进行智慧化改造,提高社会面的智慧防范与动态防范能力,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二、优化治安管理,寓服务于管理

  公安机关不仅承担着打击违法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重要责任,还肩负着诸多面向人民群众的行政管理职责,诸如驾照车辆管理、户籍管理、出入境管理等管理事项与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根据《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放管服”的改革要求,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安行政管理 本报讯 (记者 孙 航)为贯彻落实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等会议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努力把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近日,最高人民法院、自然资源部、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做好不动产续封和银行存款续冻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疫情防控期间人民法院执行工作中如何续封续冻等工作作出部署安排。

  《通知》要求,具备条件的地区应大力推进“互联网+不动产登记”,积极向人民法院延伸服务端口,实现不动产查封登记续封“网上办、掌上办、预约办”,最大程度减少人员聚集。不具备条件的地区应积极创新工作方式,通过热线电话、工作传真、微信截图、邮寄交换等方式畅通办理渠道,结合相关材料和信息,及时准确续封。

  《通知》明确,线上冻结的银行存款和金融理财产品冻结期限届满,需要续冻的,相关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当根据业务规则及时在线上办理续冻手续。线下冻结的银行存款和金融理财产品冻结期限届满,需要续冻的,相关人民法院、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通过热线电话、工作传真、微信截图、邮寄交换等方式畅通“不见面”办理渠道,及时办理。银行业金融机构应结合相关材料和信息,及时准确续冻。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