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扬帆起航。
2015年2月,《关于全面深化公安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框架意见》及相关改革方案经中央审议通过印发实施。全面深化公安改革驶入快速道,破浪前行。
2016年4月,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全面启动,在警营上下掀起了开启智慧、改革创新的热潮。广大民警反响强烈,踊跃参与,把公安改革的顶层设计转化为立足岗位的创新实践,催生了一大批改革创新的精品项目,将公安改革推向纵深,极大地提升了公安机关“打、防、管、控、服”水平。
以民为本——让改革的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人民公安为人民”是公安机关的根本宗旨,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是各级公安机关改革创新的风向标。
“证明我妈是我妈”等名目繁多的“奇葩证明”曾经让百姓苦不堪言。对此,公安机关积极开展清理整顿“奇葩证明”,着力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办证多、办事难”问题,切实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广东省梅州市公安局科技信息化支队打造“证明云”共享平台,建立了无“证”办理业务、无“章”互认数据的公共服务新机制,与20多个政府部门实现了证明数据共享,让群众办理证明少跑腿;创建“证明云”共享平台,优化公共服务业务流程,群众可通过网站和APP远程办理带有电子印章的电子证明,也可通过“证明自助一体机”,现场自助开具纸质证明,让群众办理证明简单轻松;创新推出编码和二维码验证真伪的方式,保证电子证明和纸质证明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互联网+”在服务群众方面大显身手。江苏省公安厅打造“微警务”集群,创新推出依托微信公众号开展工作的警务模式,极大地方便了群众。经过半年多推广,截至2016年7月1日,江苏全省13个设区市公安局、134个县级公安机关“微警务”平台全部上线运行,形成全面覆盖、上下一体、界面统一、资源共享、安全高效的“微警务”集群,推出户口、身份证、机动车、出入境、报警求助等在线服务项目65项,目前集群关注量已达1600万人,累计为群众提供各类服务2800余万次。
互联网时代,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为更好地服务群众,河南省公安厅着力打造“互联网+”便民服务平台。该平台推出“河南警民通”手机APP、“河南公安微警务”微信公众号,并将部分功能与支付宝和微信城市服务功能相结合,为群众提供了多渠道服务。平台重新梳理了公安业务办理流程,通过云计算、大数据、人脸识别等技术改造了一批业务办理模式,并为群众推出一键挪车、乘车备案、快处快赔等服务。
群众满意是公安工作的永恒追求。重庆市公安局出入境管理总队推出“出入境爱心服务诚e通”,广泛征集群众对出入境接待窗口服务质量的评价意见,并以分级授权方式,对回访信息采集、回访结果审批等工作环节进行流程化管理,建立起完善的出入境服务质量评价监控体系,彰显了依靠群众监督自身工作的勇气和立足群众需求、切实提升服务质量的决心。
盘活警营——用创新提升警务实战效
变则通,通则久。改革与创新历来是发展之根本。当前,公安机关正处于“四项建设”和公安改革的关键期,如何用创新盘活警营,提升警务实战效能是摆在全国公安机关面前的一大课题。
全国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开展以来,各地公安机关和广大基层民警积极参与,共报送8000余个项目。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智能手机功能的日益强大,使用便携式终端开展警务工作,实现警务沟通移动化、业务移动化、服务移动化,已成为当前基层实战的迫切要求。
如何让一线民警享受到信息化带来的便利和高效?对此,深圳市公安局于2014年启动“警务云终端”项目,旨在构建全新的移动警务体系和情指实战模式,通过打造“一张安全专网、一部专有终端、一个创新平台、四类警务功能”,全链条开展移动办公、移动办案、移动查询等业务。
警务云终端受到基层民警的广泛好评,目前深圳市公安局已配发16150台云终端,上线APP工具13类79个,有力推动了云终端在接处警、侦查办案等一线勤务中的广泛应用,成为一线民警形影不离、必不可少的实战利器。
“以信息化推动警务实战化,向科技要战斗力”成为公安机关改革创新的着力点。北京市公安局消防局研发并推广了全国公安消防部队唯一一个在日常实战过程中大范围普及应用的“消防移动作战指挥系统”。通过该系统,指挥中心可以直接调用移动作战指挥系统数据库,掌握着火单位基本情况,科学合理调派消防中队前往扑救。系统自动组建火场通讯群,共享警情信息,同时系统会将火情自动推送至各级指挥员。
自2016年1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以来,依托移动作战指挥系统,北京消防成功处置58351起火灾及抢险救援警情。平均到场处置时间由原来的19分钟降至11.5分钟,应急处置效率明显提高。
“警情录入”是接处警的关键一环,如何破解实战工作中警情录入不全、不准、不实这一“顽疾”?江西省公安厅全面推行全警情录入工作机制。全警情录入即无论是110、119、122报警台的接报警情,还是群众上门报警、民警工作中发现、有关部门转送的警情,必须全部录入到“三台合一”接处警系统。依托海量警情数据,通过对警情数据分析,找到发案规律,提前部署警力,真正实现警力跟着警情走,达到防控发案的目的。
同时,江西省公安厅取消了一些不合理指标,并使用新版移动警务通,解决民警“不敢录”“不愿录”“录入难”这一突出问题。同时引入“群众监督”机制,即警情一旦录入,案事件办理全程步步留痕,当事人可以登录网上办公大厅自行查询警情录入情况和案件办理进度。
除了警务机制的创新,一些立足实战的科技发明也发挥出重要的功效。
在湖北宜昌,一条特殊的斑马线有效预防了交通事故的发生,改善了市民的出行环境。宜昌交警不断从日常勤务工作中创新交通管理方式,从最初的“人行横道警示灯”发展到现在的“人性化行人过街监测警示系统”。多元智能斑马线将物联网技术、行人检索技术、视频识别抓拍技术创新应用于斑马线事故预防工作中,能够在夜间实时监测行人过街的行为状况,实时触发补光灯辅助照明,同时警示灯闪烁提醒车辆减速礼让,并对不礼让斑马线的违法行为进行识别和抓拍。
守护平安——新机制新方法助打击犯罪更有成效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猖獗、物流寄递安全亟须加强监管……面对各种新型犯罪,各地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积极行动,创新打击机制与方法,守护百姓平安与社会安定。
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高发,诈骗手段不断变化翻新,导致公安机关打击电信网络诈骗难度逐渐增大,存在追缴赃款难度大、侦破难度大、打击处理难、获取证据难等瓶颈问题。
及时、全面掌握诈骗警情变化情况,创新打击模式、破解打击难题、提高打击成效迫在眉睫。2015年7月1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成立,联合银行、通信运营商、第三方支付机构、虚拟运营商等部门建立协作机制,能够快速冻结涉案资金,有效制止诈骗行为,形成“跨界联动、无缝衔接、以专克专、以快制快”的防范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新格局。
2015年7月1日以来,厦门市反诈骗中心共关停和拦截各类诈骗电话2.4万个,主动监测发现疑似诈骗电话号码1.8万个,向群众发送防骗提醒短信409.2万条,成功对1153起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实施了紧急止付,冻结涉案资金4985.6万元。
物流寄递行业在给人民生活带来巨大便利的同时,也为不法分子运输毒品等非法物品提供了新渠道,严重损害群众利益和社会安全。
问题倒逼改革与创新。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物流寄递行业治安管理工作,西安市公安局沣东新城分局围绕公安监管、行业监管、安全防范措施、软件管理系统、协同作战工作体系五个方面,探索建立了物流寄递行业公安监管工作机制,该机制实现了对物流寄递行业的实名制管理,规范了物流寄递行业的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案件和安全事故的发生。
无独有偶,广州市白云区是华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物流寄递业务量大,对此广州市公安局白云分局积极探索,创新推出物流寄递治安管理工作法,打“主动战”“合成战”“科技战”,实现警、企、民紧密携手,全面落实企业安全监督主体责任和社会责任;自主研发行业管理APP,综合高清视频监控、行业云平台、公安警务实战平台等大数据,以及人脸识别等前沿科技,实现行业流程全覆盖、监管无死角。
目前,物流寄递治安管理工作法已在白云区22个镇街及行业推广,达到了社会效果和警务效果的“双赢”。该工作法实施以来共接收行业举报寄送违禁品线索1092条,直接缴获毒品721千克。
一项项改革项目、一个个创新发明,是此次公安机关改革创新大赛众多项目的缩影,它们来源于实战,也正融入实战、服务实战,将公安改革推向纵深,更推动着公安事业不断发展进步。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