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2017法规速递 > 09 > 北京政策法规 > 04

蔡奇: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本站发表时间:[2017-06-20]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董鑫 张小妹

原标题: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

以人民为中心,以广大市民最关心的问题为导向,是报告中城市治理的根本思路。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的治理体系靠的是精细化管理水平,靠的是实实在在的提高民生福祉,像“绣花”般精细,像钉钉子般务实卖力,为的都是群众满意。

在昨天(6月19日)蔡奇书记所作的市委工作报告中,“治理”和“城市管理”两词出现了44次。报告提出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要形成有效的超大城市治理体系 ,“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在社会治理方面,报告提出“基层服务管理能力得到增强,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志愿服务形成品牌”。

要做到城市管理“像绣花一样精细”,需要坚持问题导向,以钉钉子精神抓整改,用群众满意度来衡量。具体来说,坚持国际一流、城乡一体原则,提高基础设施规划标准和建设质量,形成适度超前、相互衔接、满足未来需求的功能体系。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健全综合管理体系,更加注重运用法规、制度、标准来管理城市。

报告中用7个指标来描绘和谐宜居的蓝图,包括首都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报告指出,今后五年,要在和谐宜居之都建设上取得重大进展。

在这一蓝图的基础上,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的民生问题,开展大城市治理。比如劳有所得、学有所教、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方面,报告中都一一作出了明确。提出要“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为人民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卫生与健康服务,要完善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要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帮助更多的人实现住有所居。聆听了报告的代表们纷纷表示,对未来的五年更加有信心、有期待。

关于城市治理,一些接地气的“热词”和新提法也被写进报告。报告指出,要建立“城市体检”评估机制,坚决维护城市总体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在社会治理方面,要形成“朝阳群众”、“西城大妈”等群防群治品牌,首都社会保持和谐稳定。值得一提的是,在城市治理过程中,还特别关注了目前数量庞大的“新媒体从业人员”,并指出要把“新媒体从业人员”纳入新的社会阶层。

报告中用了近千字的篇幅,从7个方面详细解释了北京如何实现“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包括首都核心功能实现新提升、城市发展形成新骨架、经济发展汇聚新动能、生态环境取得新改善、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文明和谐展示新风貌、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等7个方面,每个方面都提出了一个“新”要求,可以说是一篇浓缩版的“和谐宜居之都建设指南”,多维度描绘了和谐宜居蓝图。

这张蓝图的城市空间结构,可以用“一核一主一副、两轴多点一区”来形容。根据《新版城市总体规划》提出的城市空间布局,一核是指首都功能核心区,即东城区、西城区。一主是指中心城区,即城六区。一副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两轴,即中轴线及其延长线、长安街及其延长线。多点,分别指5个位于平原地区的新城,即顺义、大兴、亦庄、昌平和房山新城。一区是指生态涵养区。对于上述布局,报告指出,中心城区功能重组要有序推进,城市副中心主要功能节点应当初具规模,新城综合承载能力要明显增强。

此外,从科技、服务业、新兴产业等多角度汇聚经济发展新动能,要实现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基本形成,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稳步提高。生态方面强调绿色,绿色生态空间不断拓展,绿色生产生活方式普遍推广。人民生活实现新提高,群众工作生活更加便利舒适。

党的建设方面,要迎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报告指出,全面从严治党要深入推进,管党治党水平应显著提升,党内政治生活更加严格规范,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风政风持续向好,政治生态风清气正。


[供稿单位:北京青年报]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