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2017北京榜样·最美警察 > 榜样故事

北京CBD“猎鹰三人组”如何令嫌犯闻风丧胆

本站发表时间:[2017-11-22]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冯华妹

18点44分:“出现了出现了!金台路东侧向南,开车男子穿蓝色衣服,白摩托车。”

监控视频里,一名男子骑着摩托车载着另外一名男子出现在金台路东侧。

18点44分:“万惠门口下车了……走了走了,红庙路口东北角。”

后座的男子从摩托车上下来,在大街上伺机寻找作案目标,开车男子在前方接应。

18点50分:“跟两个女的,准备掏了。没得手。”

嫌疑人企图打开一名女路人的背包,被发现后假装成卖手机的。

18点53分:“又开始追人了,准备下手了!得手了!”

名男子正听着耳机,忽然发现连着耳机的手机不见了,立刻停车,东张西望,手足无措。

18点56分:“嫌疑人在人民日报社门口正准备打车。立即行动!”

出租车还未启动,3名便衣民警已将嫌疑男子按倒在地。

这是呼家楼派出所令嫌犯闻风丧胆、令群众拍手称快的“猎鹰行动组”正在行动。“猎鹰行动组”由“鹰眼”徐占胜、“利爪”张帆和“Master”裴琦三位重量级的民警大咖组成。他们编织视频巡控的天网,他们建立突袭歼击的地网,他们创造视频技战术,全天候守护辖区平安。

“鹰眼”——从穿着、步速、眼神就能认出贼

提到行动组的视频技战术,就不得不提一个人——视频巡控平台的创始人,58岁的“鹰眼”民警徐占胜。

2002年2月的一天,徐占胜参加了抓捕飞车抢劫嫌疑人行动,狂追百十米未果。这一次的抓捕行动让老徐清楚地认识到传统的“以案查人”的工作方式效率不高,等嫌疑人得手后再抓捕已然来不及了。因此,老徐不断思考研究,初步形成了搭建视频巡控平台的想法,这得到了派出所领导的大力支持。

为准确创建探头点位,老徐走街串巷,实地查看地理环境,步行测算探头覆盖区域,掌握监控盲区,确定探头安装点位和朝向,就这样,呼家楼派出所视频巡控平台的雏形建立了,并慢慢地从2块监控器1台计算机,变成了6块监控主屏和6台大容量计算机;从50余个探头到目前300余个接入探头;从辖区视频监控覆盖率不足40%,到辖区重点部位和治安乱点地区监控探头覆盖率达到100%,繁华场所和主控大街监控探头覆盖率不低于80%。

如今,辖区内300余个探头,每个都有一个对应的6位编号,对于这些探头所在的区位、监控范围、幅度等情况,老徐和他的“鹰眼”团队全部了如指掌。每当街边发生违法犯罪时,总能第一时间准确切换每个探头,捕捉到嫌疑人犯罪行为和逃跑路线、方向、方位等信息,为打击破案提供了有力支撑。

然而,喜欢突破自我的老徐并不满足于此,总觉得还没有发挥视频巡控的最大作用。他认为,视频巡控不仅是防范手段,更应是打击方式,与其事后取证不如提前发现。于是,老徐带领着团队开始不断归纳总结各类违法犯罪嫌疑人的体貌特征,并带着这些特征在视频巡控中逐一印证。从穿着打扮、步行速度和漂移不定的眼神等行为的叠加中,老徐和他的团队成员从视频中一眼就能锁定嫌疑人,实现了高效、精准的“以人找案”。

“利爪”——打造无形防控网

证据有了,也能及时发现了,如何才能第一时间将嫌疑人抓获呢?此时,“利爪”张帆行动起来了。

“兹、兹、兹……”炎炎夏夜,蝉在树上懒懒的叫着,仿佛下火般的天气伴随着潮湿,使夜变得躁动不安。

一个左手带着黑色手套的大汉,聚精会神地坐在一辆车里,额头冒着豆大的汗珠、两眼放光,紧盯着什么……

突然,“黑手套”身上电台的发出声音:“来了来了,在SOHO写字楼东南角,俩人,一男一女,就是他们俩,准备行动!”

“黑手套”悄悄下车,从腰中提出明晃晃的手铐,带领同伴迅速且无声的接近了目标。

“哐!”一辆白色丰田越野的车窗被砸破。就在两人得手刚要离开时,“黑手套”大喝一声,二人随即被擒获,砸车盗窃所用的工具及赃物当场被缴获。嫌疑人惊慌失措,瞪大了双眼。

这名“黑手套”,就是“利爪”张帆。2010年,张帆在一次出警过程中被持刀抢劫嫌疑人用刀刺中腹部及左臂,左手因此落下了残疾,常年需要戴手套来保持体温。重返岗位后,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领导给他安排了较为轻松的工作,可张帆不但“不领情”还主动向领导争取:“领导,我是个年轻人,您别看我左手用不上力,但我还有右手,我就用一个手,绝对不会比其他人做得差!”此后,凭借着努力和不服输的劲头,张帆成为呼家楼派出所地面“利爪”打击队的带头人。

为了与“鹰眼”默契联动,张帆的“利爪小组”对辖区商铺、写字楼、社区分布以及地形、交通进行了全面的调研,最终明确了辖区内5个重点巡逻蹲守点位,确保有突发警情时,从任意一个点位出发,都能在10分钟内赶到现场。通过密切配合,“鹰眼”与“利爪”形成了一张无形的防控网,形成了“嫌疑人不敢来、来了出不去、作案必被抓”的强大震慑。

“鹰脑”指挥——把控抓捕时机

无论软、硬件如何更新,只有作为核心的“人”发挥了作用,才能事半功倍。这个人就是行动组的“Master”:呼家楼派出所副所长裴琦。

裴琦有个习惯,工作中无论在哪,他都会随身携带电台。这个跟了他6年的“宝贝”,都快被他“盘出了包浆”。但是他跟电台有着独特的感情,用他的话说:“有了它就可以踏实地指挥工作,因为在行动中掌握时机很重要。”

一次在抓捕骑抢犯罪嫌疑人的过程中,民警在东大桥一带的监控视频中发现了嫌疑人的身影,两名男子骑着摩托车一路向南行驶,直到超出呼家楼派出所的管界范围时,地面的张帆带领“利爪”打击队已经跟上。因当时是晚上9点左右,街面上依然车水马龙,嫌疑人一直在行进的过程中。裴琦下令“继续跟!”张帆和裴琦一路沟通行进位置,直到嫌疑人驶入周庄一带。当时周庄刚完成拆迁,路也刚刚铺好,周围没什么人。得知情况后,裴琦当即下令开展抓捕。此时,“利爪”队员们已经跟出了将近10公里的距离。

对于如何把控抓捕时机?裴琦表示:“在抓捕的过程中,始终要把握的一个原则就是安全——民警的安全、嫌疑人的安全,以及周围群众的安全都要保障。”这就是行动组的指挥官,他不仅带着“鹰眼”和“利爪”,在不断摸索中编织密不透风的天网地网,更关心的是队员们和辖区群众的安危。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丁彧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