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主要工作是交换原告、被告的证据,归纳案件事实的争议焦点。首先核对双方当事人身份……"
2015年5月11日9时,北京知识产权法院第二法庭,身穿蓝色制服的法官助理朱江带着书记员在审判席前排落座,开始主持今天的庭前谈话。对法官助理这个新角色新身份,朱江适应得不错,整个过程表现得有条不紊。
法官助理的岗位与职能设置是本轮司法体制改革中的重要一环。在司法改革人员分类管理背景下,"朱江们"的工作职能究竟发生哪些变化?他们当下的职业追求和最大期待是什么?连日来,《法制日报》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多名法官助理。
新角色越干越有劲
今年是程娜在法院工作的第10个年头,她已经记不清自己开过多少次庭,但是3个月前的一次庭审却在她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2月10日9时,全国首批跨行政区划人民法院、北京市首批整建制综合改革试点法院——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正式开庭审理第一案。在该案法庭上,出现了一个全新的角色——法官助理。这个案件也是程娜作为法官助理首次参与审理的第一个案子。
"当时的心情挺复杂的。"程娜告诉记者,她2005年大学毕业后考入了北京铁路运输中级法院,2009年提助理审判员,2012年提审判员。后来,铁路中院加挂牌子组建北京市四中院,她因为不符合法官员额制遴选要求,被转为该院有史以来的首批"新角色"——法官助理。
程娜坦言,她对这一新角色,曾有过复杂的心路历程。曾是法官的她,最初听到改革的消息,有过茫然、紧张和惶恐。法官的遴选条件出来后,她发现自己距离遴选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心里反而踏实了。转入法官助理岗位,程娜很快进入了角色,并且"越干越有劲"。
"遴选出来进入员额的法官都是非常优秀的。"程娜说,法官助理不仅是为审判工作服务,还为法官队伍储备和培养优秀人才。与他们在一起工作,自己实实在在找到了业务上的不足。资深法官的 传帮带,能够帮助自己积累实务经验,培养法官品质,为成为一名法学理论与实践经验兼备的优秀法官打下坚实基础。
朱江原本在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工作,研究生阶段学习"知识产权法"的他,主动报名通过选拔后来到北京知识产权法院。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是我国首家知识产权专门法院,来这里担任一名法官助理是非常难得的学习机会。"朱江说,"越是深入了解司法实务,自己实践经验不足的短板越明显。要成为一名合格乃至优秀的法官,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法官助理的经历能够使我们在审判实践中得到学习和磨练,从长远看对个人成长有利"。
据了解,在全国法院,尤其是在第一批司法改革试点法院,像程娜这样过去是审判员,现在转为法官助理这一全新角色的并不是普遍现象。他们在法官助理的岗位上,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正是他们和法官们的共同努力,给法庭也给司法改革带来了巨大的新变化。
助推审判提质提效
据介绍,法官助理主要负责在法官指导下审查诉讼材料、组织庭前证据交换、接待诉讼参与人、准备与案件审理相关的参考资料、协助法官调查取证、保全执行、进行调解、草拟法律文书、完成法官交办的其他审判辅助性工作,以及与审判相关的调研、督查、考核、宣传等相关工作。
“法官助理是在法官的指导下展开工作,但并不是完全被动地接受法官指令。”朱江表示,法官助理除指挥书记员做一些程序性的工作,还可以在撰写审理报告、裁判文书草拟、调研等方面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实现自我提升。
北京四中院对法官助理分级分层管理,对过去有审判资格的法官助理,创造条件让他们更深入地参与对案件的实体审理。
该院立案庭法官助理吴薇表示,法官助理能在案件合议时发表意见,虽然不能像法官一样作为最终决定的依据,但也具有参考价值。
"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三者构成一个审判团队。"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审判监督庭庭长张晓霞表示,法官是审判团队的“领头羊”,而法官助理处于法官与书记员之间,是整个审判团队的“润滑剂”,发挥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北京四中院行政审判庭负责人陈良刚说,试行法官员额制后法官数量减少,法官助理的作用就显得非常重要。增设法官助理后,法官办案效率和案件质量都有所提高,法官助理工作做得越细,法官就会节省出更多时间,把更多精力放在疑难案件审理上。
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副院长宋鱼水表示,法官助理协助法官完成审判事务性工作,既有利于提升自身的经验和司法专业水平,又将法官从繁重的审判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法官能更高度集中于案件的审理、裁判,有利于进一步提升司法审判的质量与效率。
期待早日当上法官
"期待自己能早日当上法官。"采访中,几乎每一位法官助理都跟记者表达了这样的心声。作为司法改革中试吃螃蟹的第一批人,"朱江"们内心的职业困惑和期待也不少,"未来如何顺利成为法官"是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程娜现在一有空就钻到院里图书室,啃着《新行政诉讼法修改条文理解与适用》这样的专业书,及时充电。“目前院里还有一定的法官员额,大家觉得有希望,卯足了劲头希望能在下一次遴选中晋升为法官。但所剩的员额非常有限,现在遴选出来的法官年龄基本都在40岁左右,等待他们退休遥遥无期。”程娜的担忧很具有代表性。
"这种情况下,员额一旦满了,剩下的这些法官助理将来职业发展的空间是什么,还是否有上升为法官的通道,我们都不清楚。"程娜说。
另外,法官助理的地位是什么还不明确。此前,北京高院一名法官微博晒的一份判决书中,除了常规的审判员和书记员署名外,还有法官助理的姓名,一度引来不少争议。有律师认为,目前法官法等法规中还没有明确法官助理的法律地位,判决书中擅自署名似有不妥。
吴薇认为,法官助理的名字写入判决书非常有必要。"这既能体现出法官助理的工作,也能增强其尊荣感。"
朱江也表示,目前,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的权力与责任如何分配还不清楚。司改方案确定的主审法官团队模式基本为“1审1助1书”,但对法官助理和书记员没有明确的分工,案件除开庭由主审法官主持外,只有庭审记录明确应由书记员负责,而法官助理似乎除主持开庭外所有的工作都应负责一部分。这样工作职责交叉且没有明确的分工是否容易导致互相推托?主审法官应依据什么管理团队也成实际操作中的一个问题。
此外,法官助理们还普遍关注工资待遇相关的承诺何时兑现。程娜透露,成了法官助理,实际工资待遇是按其原本正科级的行政级别计算,收入没有变化。"说实在的,身边选择离开法院的同学大都因为收入太低,承受不了在北京买房等生活的压力。"程娜说,他们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无奈之举。只有法官的职业保障跟上,大家才能更安心地工作。
宋鱼水表示,法院会及时主动关注法官助理的"出口"问题和晋级期待,针对法官助理所关注的晋升忧虑,会及时疏导思想,通过培育法官助理品牌意识等措施,使每一位法官助理安心工作,乐于奉献。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