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由北京电视台新闻节目中心联手全军政工网推出的新闻系列报道《寻踪英雄路》,于7月21日在北京卫视和新闻频道同步开播。《寻踪英雄路》共40集,每集3-5分钟,以“短视频”方式讲述人民军队光辉历史,展现人民军队当下实力与风采,以新闻系列报道形式完整呈现建军90年历程。该系列报道从年初启动,拍摄组足迹横跨大半个中国,于海陆空精锐之师展开实地探访,记录下无数英雄薪火相传的光荣与梦想,见证了人民军队爱党报国的信念与担当,以匠心策划完成了一次重大主题纪念性报道的创新探索。
以新闻系列报道形式完整呈现建军九十年历程
《寻踪英雄路》是北京电视台第一部全面反映人民解放军从创立之初到现如今代表世界最强军事实力之一的21世纪新型现代化军队的系列新闻报道。《寻踪英雄路》全系列共分三个篇章,“历史篇-追忆峥嵘岁月” “现实篇-今日钢铁长城”“未来篇-筑就强军之梦”。
例如百团大战亲历者,现年93岁的郭德和和娘子关战役老五团一营一连老连长邓仕钧的儿子邓其平。
在反映中国人民解放军现状与未来发展的篇章中,《寻踪英雄路》凭借与全军政工网的通力合作,两个月间共派出近二十个摄制组,进入中国最神秘的军事训练基地:朱日和;登上中国首艘航空母舰:辽宁舰;到达中国最具威慑力的军事前沿:中国战略导弹部队,追寻各军兵种从建立到发展到壮大的轨迹。
辽宁舰上,聆听现任舰长刘喆讲述辽宁舰的战斗力如何从无到有一步步生成。
探访我国第一支洲际战略导弹部队“东风第一旅”的营地。
新闻主播首度深入英雄部队直面强军风采
用人物故事拉近受众与历史事件的时空距离,用主播体验拉近受众与现代军队的空间距离。《寻踪英雄路》系列报道出自一个“85后”的摄制团队,从接到任务开始,他们翻阅海量资料,联系军事领域权威专家,召开学习研讨,拟写拍摄脚本。每一个拍摄文案都字斟句酌,反复核校。当系列报道最终完成之后,这群年轻的电视人始料未及的发现自己内心经受了一场深刻的洗礼和震撼。特别是担任外景记者的新闻主播们此次深入到多支海、陆、空、火箭军的精锐之师之中,实地见证了官兵们如何将“忠诚、血性、苦干、顽强、奉献”的英雄品质融入实战训练之中。
新闻主播邬晔纬亲身体验海军陆战队员的体能训练。
新闻主播孙扬在海军“功勋训练舰”郑和舰上采访,听郑和舰政委讲述明星舰的“和谐使命”。
大胆尝试在新闻题材中应用虚拟植入等特效技术
尽管每集只有3-5分钟,但这并不妨碍《寻踪英雄路》朝着精品化方向前进。北京电视台副总编辑艾冬云说,前沿技术在片子里得到大量应用。这些技术改变了过去新闻报道中枯燥的数据解读和相对抽象的环境介绍,填补了现实环境中历史遗迹的缺失。
《寻踪英雄路》系列报道的大部分镜头是用“5D”拍摄完成的,不仅方便于一线部队拍摄中的便携操作,更主要是加大了色彩的饱和度和景深等常规新闻摄像器材所无法达到的画面效果。全系列总共拍摄了近千小时的素材,片比远远超出常规新闻报道的比例。这也促成了最后电影般的视觉效果。
该片在拍摄中还多次运用小飞行器和移动轨道进行拍摄,丰富镜头角度,同时首次尝试户外虚拟植入等特效技术,填补现实环境中历史遗迹的缺失。
例如,摄制组寻访昔日百团大战的战场遗址时,通过AR现实增强和后期追踪技术,还原了日军当年在娘子关上构筑的碉堡工事,我军的作战路线,将曾经的烽火硝烟,直观展示与观众眼前。
通过缜密权威的审核流程确保所有内容的准确呈现
《寻踪英雄路》从策划之初,就邀请到海陆空各军种大校级别以上的权威专家组成强大的专家论证和策划团队,包括空军装备专家宋心之、海军军事专家曹卫东、陆军军事专家房兵、军史专家刘波等在内的十余位专家顾问们对每一个选题、每一位采访对象、以及每一个报道方向给予了认真指导和评估。
而最终完成的每篇报道都经历了从一线部队宣传部到各军兵种最高指挥官,再到国防大学、军事科学院等的层层把关,系列报道最终的权威呈现正是通过每一步严肃的创作态度和缜密的审核制度予以保证的。
《寻踪英雄路》,一部出自年轻群体的倾力之作、创新之作,表现的是一段长达90年的由‘同龄人’创造的光辉岁月,他们所呈现的严肃主题更能被同龄人所接纳和理解,他们所期望收获的重要收视人群也正是年轻受众。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