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也是首都民政工作极不平凡的一年。一年来,全市民政系统主动作为、勇于担当,积极应对职能增多、服务对象增多、群众需求增多、改革进入深水区、民生保障政策秘籍出台带来的新任务新变化,牢记总书记在视察四季青敬老院时指示的“北京民政要在全国干的最好”的嘱托,大力推进民政“四化”建设,实施了系列新的重点改革,出台了系列新的惠民政策,全面完成了承担的104项重点任务,民政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
(一)民政改革取得重大进展。
改革是首都民政最鲜明的时代特色。2016年是为期三年的《民政事业改革发展纲要》收官之年。2016年,我们聚焦福利机构、殡葬服务单位、福利企业、福利彩票等重点难点领域,加强顶层设计,制定初步方案,在改革深水区提前谋划、主动作为。目前《纲要》确立的任务已全部落实,实现了完美收官。
(二)民政实现方式发生根本转变。
社会化成为民政事业发展的优先选项,全市47%的办公养老机构实现公办民营,新建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会组织发展服务中心委托专业机构运营,市本级购买服务资金增长4.2亿元,占民政总经费的28.5%。社会治理和多元服务主体规模迅速扩大,全市登记备案社会组织达32422个,专业社工增长到25082名,养老服务商发展到1.2万家。社会化实现了民政轻装上阵,民政部门更多精力从具体项目操作、服务提供,全面专项政策制定、规划设计和监督管理。
(三)民政工作目标更加聚焦。
聚焦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出台《支持居家养老发展十条政策》。聚焦政策落地,出台全面实施精准救助意见。聚焦社会治理,出台系列制度文件。聚焦基层,发挥困难群众需求掌握精准的优势。
(四)民政统筹协调作用更加充分。
更加注重民政牵头、协同联动,建立28个部门参加的留守儿童关爱保护机制。更加注重市区统筹,创建双拥模示范城等工作各区全面落实。主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全力推进三地民政政策衔接、资源共享。
(五)群众取得实惠明显增多。
及时调整各类保障标准,让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及时响应群众需求,推出多项惠民举措。
(六)民政规范化建设迈上新台阶。
扎实开展“基层基础建设年”活动,健全党支部工作规范制度,着力营造民政基层风清气正的良好生态。按照“举一反三”、标本兼治、综合治理、 “城防并举”的原则,对市委巡视反馈问题进行了扎实整改,从根源上消除滋生问题的土壤,民政规范化管理实现新提升。
热点解读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