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2017哪些首都政法面孔打动你 > 守护

“群山里的方向标”:郝大鹏

——记昌平支队马池口大队十三陵警区警长 郝大鹏

本站发表时间:[2016-06-02]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交通支队 张雷

警长,兵头将尾,交通管理工作中最小作战单元的领头人,虽然职位不大,但其所发挥出的作用着实不小。就有这样一名警长,他甘愿扎根深山,带领队伍与青松劲柏为伍,他甘愿倾其所有,誓保一方安宁。一声“好警长”是单位同事及辖区群众对他工作的肯定,一生“好警长”也是他对首都交管工作的平凡承诺。他就是昌平支队马池口大队十三陵警区警长郝大鹏。

特“事”要有特“办”

郝大鹏所在的警区维系着昌平大山里昌赤路、怀昌路、京新高速、110国道四条西北大动脉,每天机动车过往达1万辆以上。山区道路蜿蜒曲折,除了擦肩掠过的疾驰车辆,很少被人们关注。由于地势及道路原因,在这里发生的事故有着自己的特点,一句话来形容就是“陡坡走大车,一停全趴窝”,这里道路坡多弯急,而且经常过大型货车,如果发生事故没有得到及时清理,一旦发生拥堵就是一片。针对这样的道路通行特点,郝大鹏带领警区民警对发生在这里的事故,积极研究解决办法。一次发生在昌赤路上口村弯道处的一起交通事故,让他有了新想法,当时在接到警情后,郝大鹏及时赶往现场,但积压的车辆还是排出了一里多地,排在车尾的郝大鹏背着执法包,扛上四个锥桶,顺着车队快步走了上去。不远的山路还是让郝大鹏略微有些吃力,事故处理完毕,他又扛着锥桶一路小跑的返回到警车上,因为他再清楚不过,狭窄的山路边停着的警车如不及时挪走的话,又会形成新的堵点。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郝大鹏带领民警认真分析了辖区每条道路的节点,并在每个节点找到与之相邻道路可供民警徒步通行的路线,车辆开不上去,就走上去,就这样,民警的脚板子赶超过了车轮子,在支队所有警区中,郝大鹏所在的警区每月接因事故引发的拥堵警情排名最低。

特“点”要讲特“疏”

随着市民节假日出行需求的不断提升,承担着明十三陵警区、十三陵水库、七孔花海等旅游景点及八达岭奥莱购物中心等地的交通秩序维护任务的十三陵警区,针对重点“点”段,按照时间及交通流的变化,认真制定出了不同等级的自主警务上勤方案,而这些方案的关键节点岗位,均是由郝大鹏一个人承担着,并且从没有过丝毫的松懈,每逢“清明”、“五一”等重大节假日以及周六日、寒暑假等旅游高峰时段,他总是第一个从单位出来,然后就钉在了岗上。在今年五一小长假期间,他连续战斗在疏堵第一线,全力以赴疏堵保畅。一次在昌赤路七孔桥执勤时,家住附近的三位80岁高龄的老人步履蹒跚的找到了郝警长,得知老人游玩后,突感体力不支,希望民警帮助其返回家中后,郝大鹏在向指挥室汇报后,及时驾车将老人安全送至家中,得到了老人家属的由衷感谢。而向这样护送老人、伤者、病患人员以及帮助驾驶员更换轮胎、托移故障车等服务群众事件,多的连他自己也数不清了。

特“区”要有特“别”

提起十三陵警区驻地,如果没有当地群众的指引或是民警带领着,一般是很难发现的,从外表上望去,和周边的民宅映为一体, 俨然一副农家小院的感觉,基础设施简陋,活动场所狭小。身为警长的郝大鹏,为提高民警的生活质量,主动与属地政府协调,由属地政府投资,重新装修了民警宿舍、办公室,改造了食堂,浴室,使警区驻地环境焕然一新。为让民警吃的舒心,他主动与食堂工作人员结合季节时令及民警饮食特点,积极提高膳食质量。针对警区民警年龄结构偏大、多人身患疾病等问题,郝大鹏积极创新制定上勤模式,科学设岗,精确警力投放,最大限度降低民警的工作强度,缓解民警工作压力。当民警在工作生活中遇到困难时,积极帮助民警化解燃眉之急,潜移默化间,郝大鹏成为了民警心中最好的警长。

(作者单位:北京市昌平区交通支队)


[供稿单位:昌平区委政法委]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