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2017哪些首都政法面孔打动你 > 温暖

为生命送行的北京女孩:卫艳茹

本站发表时间:[2016-12-07]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高煦冬

连日来,“卫艳茹”的名字在北京市乃至全国民政系统中引起了广泛关注。11月22日,民政部部长黄树贤作出批示:“让社会了解他们的工作,得到社会的理解和尊重,形成强大的社会正能量。” 

卫艳茹是何许人?又是什么样的事迹让部长给出了这样的肯定和评价?让我们循着卫艳茹的工作轨迹,一起来寻找背后的答案。 

心怀追求 扎根殡葬一线 

卫艳茹是北京大兴殡仪馆礼仪组的一名普通员工。科班出身的她,2007年从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殡仪系毕业后,来到大兴殡仪馆工作,一干就是9年。在当初选择殡葬专业时,卫艳茹也面临过家人的反对和不理解,只有爷爷支持她,爷爷说,我们体面地送走逝者,是积德行善。 

抱着这样一种信念,卫艳茹把这个“为生命送行”的职业当成了她“敬畏生命”的舞台,当成了一种事业来追求。工作9年来,司仪、主持、引导员、骨灰堂服务员等岗位,她都干过;在实习时,她还做过遗体火化、整容等工作。她常说:“用我周到的服务,为生命送出最后一程,即便再苦再累,再多一些委屈,也愿意一直走下去!” 

苦练内功 提升服务本领 

11月1日至3日,北京市第四届职业技能大赛殡仪服务员、墓地管理员两个职业的决赛在京举行,全市共有来自16个区40多家殡葬服务单位及北京社会管理职业学院生命文化学院的818名选手报名参加了此次大赛,在激烈的竞赛中卫艳茹脱颖而出,夺得全市殡仪服务员职业第2名的好成绩。 

而此前8月份,在第六届全国民政行业职业技能竞赛暨全国第二届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中,她也凭借自身实力荣获了二等奖。 

“这几年,大兴殡仪馆很注重对年轻人的专业能力培养,要求大家考初级、中级证书,并且从各方面为员工的学习和成长创造条件、提供保障,就拿我们礼仪组来说,一半以上的人都有职业技能证书。”卫艳茹说,“我们要提升自身的素养,更好地为逝者家属服务,为他们提供专业的、贴心的服务。当人们认可了你的服务,就会认可你的职业。” 

真情投入 抚慰家属心灵 

有一次,她为一个40多岁的男性逝者主持告别仪式。逝者的母亲已是满头白发,在仪式结束后,老人拄着拐棍,深深地给卫艳茹鞠了一躬。“我能感觉到她的致谢很真诚。或许,她觉得儿子的最后一程不孤单、不落寞,走得有尊严;或许,告别仪式的环境布置不错,殡仪服务也很到位,让她多少得到了一些安慰,渐渐能够接受儿子死亡这个事实。” 

回想自己做了什么,卫艳茹说,自己不过是在老人悲痛不安的时候递上了一杯热水、几张纸巾,为她安放了一把椅子,让她坐下来休息一下,平复一下心情。对逝者,因为头上有伤,殡仪馆用鲜花做了巧妙的布置,让逝者头上的伤口被遮掩住了,逝者也像躺在鲜花丛中一样;因为遗体冷藏过,虽说化妆时已经擦拭过,但她还是用毛巾悉心擦拭了逝者的面庞,避免有凝水现象出现。“这些微小的举动,家属看在眼里,会觉得你真的是用心服务了。” 

保障民生 服务新区群众 

据介绍,多年来,大兴区殡仪馆借助“全国及北京殡仪服务员职业技能竞赛”的有利契机,加强对职工的服务培训力度,选拔出优秀的职工参加竞赛,在2008年、2010年、2012年的殡仪服务员和遗体整容师竞赛中,均取得了优异成绩,分别被国家民政部、北京市民政局授予“民政行业职业技术能手”称号。 

尤其今年以来,大兴区民政局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为契机,围绕“在保障基本民生上下功夫、在服务新区群众上做文章”的总体思路,以及时了解群众需求需要、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服务效果为重点,以强化理想信念、树立品牌意识,开展争先创优活动为手段,全面开展“以民为本、为民解困、满意在民政”服务质量建设,以大兴区殡仪馆为代表的基层一线窗口单位,受到新区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一线殡葬工作是民政为民服务的一个窗口,卫艳茹同志用实际行动为我们树立了榜样,展示了民政职工兢兢业业、甘于奉献的良好风貌。在这种精神的带动下,比工作、比业务、比学习、比奉献的氛围在大兴殡仪馆已经蔚然成风。”大兴区民政局局长张德福如是说。 

大兴区民政局党委表示,将以此为契机,探索建立人才激励机制,努力开创以崇高职业价值、良好工作环境吸引人才,以落实待遇保障、建立荣誉机制激励人才,以强化职业归属感、实现自身价值留住人才的生动局面,全面打造大兴区民政系统人才队伍建设体系,进一步夯实民政事业创新发展的基础。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段立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