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7年专题 > 开学季 校园安全第一课 > 常见类型

校园踩踏事故预防

本站发表时间:[2017-02-21] 来源: 作者:

中小学生的伤害多数发生在校园和上学、放学途中,发生率居首位的伤害类型是跌伤,校园踩踏事故正是由于拥挤的人群中有人不慎跌倒而引起的。下面我们分别从环境和行为因素两个方面,谈谈如何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

踩踏事故多发生在人员密集的场所。在拥挤行进的人群中,如果前面突然有人摔倒,后面的人继续往前走,就极易出现像多米诺骨牌一样连锁倒地的踩踏现象。学校放学的过程中,学生集中走楼梯,一旦有个别学生发生意外情况,就很容易发生踩踏事故。

要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首先要从根本上消除环境中的危险因素,避免拥堵现象和跌倒事件的发生。例如,学校楼梯的数量、宽度、位置和形式应满足使用要求,符合交通疏散和防火规范的规定;楼梯间应有直接天然采光和良好的照明设备;楼梯的宽度不宜过窄,楼梯的踏步高度不应超过150mm,不宜采用螺旋形和扇形踏步;楼梯扶手应定期维修加固;楼道、楼梯内须保持通畅,不宜堆放杂物;楼梯口应设置上下楼梯相互礼让、靠右行走的指示和警示标志。在学生上下课、集合、放学等上下楼梯的活动中,学校可通过错班疏散的方式进行有序分流;各层楼梯的拐弯处应有值班老师负责疏导,避免可能发生的拥堵。学校还应做好突发事件的应急管理,定期组织紧急处置的演练,提高学生应对突发事件的实际能力。

从个人的行为因素来看,要预防踩踏事故的发生,就应培养孩子安全防范的意识和能力,使他们学会识别和远离危险的环境,养成文明安全的行为与习惯。主要的预防措施有:

1、上下楼梯均靠右行走,相互礼让。

2、不在楼梯上打闹、拥抢、恶作剧。

3、遇到紧急事件时听从指挥、有序上下楼,以免造成拥堵。

4、尽量避免到人员密集的场所和拥挤的人群中。

5、发觉拥挤的人群朝自己行走的方向过来时,应立即避到一旁,不要慌乱和奔跑,避免摔倒。

6、应顺着人流走,尽量走在人流的边缘,切不可逆着人流前进。

7、上下楼梯或台阶时,尽量抓住扶手或其他坚固可靠的东西慢慢移动。

8、陷入拥挤的人流时,一定要先站稳,身体不要倾斜失去重心。如果鞋子被踩掉或鞋带松开,千万不要弯腰捡鞋子或系鞋带。

9、当发现自己前面突然有人摔倒时,要马上停下脚步,同时大声呼救,告知后面的人不要向前靠近。

10、若自己被人群挤倒,要设法靠近墙角,身体蜷成球状,双手在颈后紧扣以保护身体最脆弱的部位。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李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