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爱满京城 志愿服务 > 志愿者揭秘

“朝阳群众”“西城大妈”这样的队伍北京有85万

本站发表时间:[2018-03-12] 来源:长安街知事 微信公众号 作者:

  7月11日举行的首都群防群治专题发布会上,首都综治办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全市实名注册的治安志愿者已超过85万人,各类群防群治力量动员总量近140万人。

  据统计,目前朝阳区共有各类群防群治力量19万余人,其中实名注册的“朝阳群众”达13万余人,相当于平均每平方公里的地面上有277人。据统计,6万余名活跃的“朝阳群众”,平均每月向警方提供线索2万余条,集中反映涉及盗销电动自行车、街头诈骗、反恐、公共安全、涉毒等线索。

  有意思的是,“西城大妈”中现在不止有大妈,有男有女,有老有少,其中三成是年轻人,他们带动了更多人参与。目前“西城大妈”共有7万多人,实名注册5万多人,占全区常住人口的1/20。大妈团队不仅包含了热心参与平安志愿服务的个体志愿者,更是囊括了西城区各类平安志愿服务的团队联盟。

  据介绍,专群结合、群防群治的平安建设模式,是北京的一大“土特产”。近年来,市委政法委、首都综治委不断推进群众参与平安建设的新机制、新模式。在全国率先成立治安志愿者协会,涌现出了“朝阳群众”“西城大妈”“海淀网友”“丰台劝导队”“东城守望岗”“大兴老街坊”等一大批群众参与的特色品牌。

  近年来,广大群防群治力量充分发挥身处基层、贴近群众的角色优势,在街头巷尾、楼门院落及时了解收集社情民意,并在第一时间准确预警,上报各类涉及反恐防暴和安全稳定的行动性和苗头性信息,为专门机关及时应对突发事件提供有效信息。

  同时,这支队伍还发挥人员多、情况熟、分布广的优势,在专业部门的指导下,组织开展治安巡逻、邻里守望,及时发现、报告和消除各类治安问题及安全隐患,并努力把矛盾控制化解在基层。

  据介绍,各区的群防群治工作主要实行实名防控、区域防控、等级布控、网格巡控几种模式。简单来说,可根据地区群众居住、单位分布和街巷胡同特点以及防控任务,划分单元网格。按照网格范围、防控难度、巡控线路长度、巡区内重点对象数量,进行全天候的巡逻防控,实现定点、定量、定时投放。广大治安志愿者充分发挥人员多、情况熟、分布广的优势,担当社会治安巡逻员。按照“重点地区全覆盖、邻里守望全覆盖”的原则,截至目前,全市共部署治安巡逻点位6万余个,同一时间投入治安志愿者超过40万人。

  今年上半年,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全国“两会”等重点时期,全市范围启动社会面二级加强以上防控等级超过30天,其中启动一级超常防控等级超过10天。期间,以85万首都治安志愿者为主体,动员了125万人的群防群治安保大军,形成了全市上下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社会面群防群治态势。全市各区、各部门累计动员组织和投入社会面防控力量超过2500万人次,日均投入力量74.1万人次,峰值达到了86.2万人次,确保了重大敏感时期首都社会面的绝对安全。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郜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