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检律关系,是北京市检察机关通过加强检律协商协作配合、加强对律师执业的服务保障、维护律师权利、强化检律相互监督、规范检律交往行为等措施,强化构建法律职业共同体,促进司法文明,在检察人员和律师之间形成相互尊重、相互支持、相互信任、相互监督、平等交流的新型关系,推动检察人员和律师基于自身角色定位和职责分工,共同致力于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法律正确实施、维护司法公正和法律尊严。
2016年9月13日,北京市检察院在北京市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九次会议上,汇报北京市检察机关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律师法》的工作情况时,提出要加强新型检律关系建设。
加强检律协商协作配合
北京市检察官协会、北京市律师协会于2017年7月签署了《协商互助协议》,双方共建立了五项协商协作工作机制:日常沟通交流合作机制、业务交流工作机制、办案协作机制、维权联动机制和共同培训工作机制。
加强对律师执业的服务保障
2016年12月1日,北京市检察机关检察服务中心统一授牌,中心设置了专门的律师接待窗口、律师阅卷室和会见室,配齐电脑、复印机、扫描仪等办公设备,为律师预约会见、案件查询、阅读案卷、材料移交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北京市检察机关在全国首创律师接待网络服务平台,依托该网络平台、“12345”“12309”热线、“网上检察服务中心”APP等,构建多元化律师参与诉讼通道,形成集现场办理、网上接待、电话声讯、移动终端“四位一体”的诉讼服务体系,为律师履职提供更多便利。
保障律师权利,落实正当程序
北京市检察院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律师工作会议精神,单独或联合有关单位制定《接待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工作办法》《关于保障和规范律师刑事诉讼辩护的若干规定》等20余项配套制度,规范律师接待流程,细化听取律师意见程序,确保法律正确实施。建立律师维权联动机制,以检察救济保障律师依法执业。明确涉及检察机关或者需要检察机关协助的侵犯律师执业权利事件,由检察管理监督部统一协调处置,制定《审查办理阻碍律师依法行使诉讼权利案件工作办法》,要求对律师维权控告的申诉,必须10日内办结,办理结果必须及时反馈给律师。
加强司法办案平等对抗、相互协作
北京市检察机关探索律师参与案件公开审查机制,邀请律师参加案件公开审查听证会并发表意见。探索开展律师参与涉检信访矛盾化解工作,联合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每天指派一名律师在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服务中心开展接待工作,为信访群众、案件当事人等来访人员免费提供法律咨询。检察官与广大律师一道,引导当事人合理反映诉求、依法化解矛盾纠纷,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加强检律相互监督
近年来,北京市检察机关在办理代表委员议案建议、推进人民监督员制度改革、开展规范司法行为专项整治活动中,都更加注重听取律师的意见。探索建立检律办案工作相互评价机制,在律师接待室设置意见箱,面向律师发放《规范检察行为监督卡》《执法纪律作风监督卡》,对于律师反映的检察人员服务态度、依法办案、清正廉洁等问题,依法依规查处追责。同时,检察机关在办案中发现律师违法犯罪行为的,也及时向司法局和律协通报,配合抓好行业管理。
规范检律交往行为
北京市检察机关从规范检察官权责入手,明确检察人员权责界限,推动检察官与律师正当交往、良性互动。严格落实检律交往行为禁令,加大检务督查力度,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规范司法人员与当事人、律师、特殊关系人、中介组织接触交往行为的若干规定》《检察人员八小时外行为禁令》《关于规范检察人员与律师交往行为的暂行规定》等文件要求,坚持检律规范行事,共同树立法律职业群体的良好形象。
新型检律关系不是简单的控辩和对抗,而是检察官和律师相互尊重彼此的诉讼权利和诉讼行为,理性平和对待不同意见,共同促进查明案件事实、正确适用法律政策;相互支持彼此依法履职,遵守彼此正常管理制度,必要时为律师依法执业提供检察救济,共同致力于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互监督彼此严格规范履职,纠正各种诉讼违法行为;通过办案等交往方式,加强检察人员和律师的工作和业务交流,强化互信,共同建设高素质的法治工作队伍。
2016年8月至今,北京市检察机关共接待律师21899人次;为律师提供阅卷服务14314件;受理由律师提出的申请变更(解除)强制措施1081件;听取律师意见、建议544件。北京市公益法律服务中心指派的律师,在北京市检察院检察服务中心日常接待信访群众1123人次,预约接待52件,协助化解疑难信访案件3件。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