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5.15打击和防范经济犯罪宣传日 > 典型案例

非法集资背后的阴谋

本站发表时间:[2018-06-22] 来源:首都政法综治网 作者:李梅

近日,密云某小区的张阿姨看到了这么一条消息……

好消息:为了给老年人更好的保障,本公司特提供金色晚年项目,该项目提供年利率10%~14.5%的利息,名额有限,欲购从速!

张阿姨:”还有这好事?利率高的吓人哩,可比存在银行好多了

可不是嘛,人家说名额有限呢,还不赶紧买去啊.”

王大爷:”张阿姨,对对,现在就买,再晚点就来不及了!”

犯罪分子通过这种方式诱使多位老人上当受骗,最终,老人们不仅没拿到想要的高利率,连本金也悉数被骗。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以“高额回报”、“快速致富”为幌子,聚敛钱财,一些群众上当受骗,一生积蓄,血本无归。密小检见此,心痛不已。为防止广大群众上当受骗,密小检将带着大家一点点揭开那些非法集资背后的阴谋。

馅饼?陷阱?擦亮双眼看清楚

非法集资是指是指单位或者个人未依照法定程序经有关部门批准,向社会不特定的对象筹集资金,并承诺在一定期限内以货币、实物以及其他方式向出资人还本付息或给予回报的行为。如何甄别是否属于非法集资呢?密小检列举不法分子爱设的几大陷阱,助您擦亮双眼识别非法集资套路:

陷阱一“低投入高回报”、“百分之十好几的利息看得见”

为吸引大量的投资者,不法分子往往编造“天上掉馅饼”“一夜成富翁”的神话,通过暴利引诱许诺投资者高额回报。在集资初期,不法分子也会按时足额兑现承诺本息,让您“尝尝甜头”。

陷阱二 “能人”、“知名企业”宣传阵势浩大

为骗取社会公众信任,不法分子在宣传上毫不吝惜,名车开着豪宅住着,各大明星高官合影,虚假社会捐赠发着,俨然成功人士标配。另外,大明星代言、刊登专访文章、广为散发宣传单,加大宣传力度,制造虚假声势。

陷阱三 “有实业”、“好项目”、“有保障”以合法外衣掩盖非法目的

为欺骗社会投资,不法分子往往通过注册合法的公司或企业,打着响应国家产业政策、支持新农村建设、实践“经济学理论”等旗号,编造虚假项目,承诺稳定高额回报收益,骗取社会公众投资。

陷阱四 “亲友”现身说法,亲情诱骗不断扩大受害群体。

为扩大集资规模,不法分子往往利用惜亲情、地缘关系拉拢亲朋、同学、老乡等加入,有些先期加入的集资人员为了牟取高息,又拉上了自己的亲朋,受害群体不断扩大。

“守好您的钱袋子”检察官来支招

1.坚信“天上不会掉馅饼”,对“高额回报”、“快速致富”的投资项目进行冷静分析,收益率超过6%就要打问号,超过8%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不轻信所谓的高息“保险”、高息“理财”,不被小礼品打动,不接受“先返息”之类的诱饵。避免上当受骗。

2.集资不是大公司、名气大就能集,不必崇拜老板实力、官方背景,要看融资合法性,是否得到相关部门批准,可到监管部门网站查询或电话查询。

3.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遇到好项目,切记多方问询,问家人,问朋友,问身边具有专业知识的人,甚至可以问问密小检,总之等一等,三思而后行,避免冲昏头脑。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