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房山法院的2017 > 先进典型

双面法官万会兵:1+1﹥2

本站发表时间:[2017-12-28] 来源:北京晚报 作者:张宇

在同事眼中他既是“白面书生”,又是“铁面判官”。他看似是初入法院的新人,实际却是在基层工作锻炼了11年的老兵。生活和工作,内心和外表,他有着不一样的面孔。他把自己的工作方式称为“1+1﹥2”工作法,希望通过自己多一点的付出,让工作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庭上严肃断案庭下温和调解

他就是房山法院燕山法庭副庭长万会兵法官,35岁的他戴着一副黑框眼镜,略显书生气——很容易让当事人觉得这是一个初出茅庐的“小”法官。其实,从2002年大学毕业到现在,万法官已经在基层法院工作了11个春秋。11年间,他从一名青涩书记员,慢慢成长为成熟理性的人民法官。

法庭上,万会兵一脸严肃,有条不紊地掌控庭审节奏,总结争议焦点,梳理事实和法律的关系,表现出的沉稳睿智让当事人刮目相看。结束庭审后,万法官改变了状态:给当事人倒上一杯水,声音温和地劝当事人各让一步,站在双方的利益角度进行“游说”,就像是当事人的朋友,用真诚的劝解和有理有据的解决方案感动当事人。

干好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

“干好本职工作是1,不放弃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也是1,两者加起来会产生‘1+1﹥2’的效果”,万会兵把这叫做“1+1﹥2”工作法。

在一起排除妨害纠纷案件中,原被告为楼上楼下的多年邻居。由于被告家里的水管出现裂缝导致原告家里漏水被浸泡。但是,要想解决水管漏水的问题就要拆除被告家的橱柜,被告不同意拆除,于是,俩邻居对簿公堂。在万法官的主持下,被告方通过在管道上接软管的方式解决了漏水问题。

案件审结后,万法官得知接软管还有崩裂的风险,一旦崩裂,就有可能出现更大的问题和损失,甚至出现生命安全方面的隐患。本着不放弃本职工作之外的“工作”的原则,万法官又劝说当事人更换主水管,这样虽然花费多点,但是解决了安全隐患。当事人在万法官的劝说下,彻底解决了漏水的安全问题,邻里关系也和好如初。

不管人物大小只站在正义一边

“万法官,您真是好心人,拿到工钱回家过个团圆年是我们最大的愿望,这个愿望是您帮助我们实现的”,2013年大年初一,万法官接到一位农民工兄弟的感谢电话。而在年前,这位农民工兄弟还认为法院是给有权有势的人开的,不会照顾他们这些“小人物”。

在这起劳务合同纠纷中,几十名农民工通过一个包工头给种植合作社建造温室大棚,大棚盖好后却没有人发工钱,原来包工头早已将工钱领走。工人们到法院起诉包工头。面对即将到来的春节和当事人的焦虑、期待,开庭前万法官多次联系被告方,动员他先将工钱较少的予以支付,这样农民工们就会从心理上信任并接受调解方案。开庭时由于庭前准备工作细致周到,原被告双方很快就达成了调解方案,被告方当庭结清了其中四个人的工钱,其他人的工钱也在春节前还清。

“不管是小人物还是大人物,我只站在正义的一边。”万会兵说,“更多时候,这些‘小人物’让我特有成就感。”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冯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