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题库 > 2018年专题 > 房山法院的2017 > 先进典型

“法官妈妈”马志敏和她的“小儿子”

本站发表时间:[2017-12-28] 来源:人民法院报 作者:

个人简介:马志敏,女,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女法官,现在已经退休。退休后的马志敏负责法院群众来访、法律答疑等工作,良好的口碑和深厚的群众基础吸引了众多前来咨询、求助的群众。马志敏表示,自己所做的是一位普通母亲和一名普通法官的分内之事,无论退休与否,她始终会将一名法官的职责扛在肩上,尽全力为人民群众多解决问题、多提供服务。

“我的儿:

昨天一夜我未曾闭眼,眼望着天花板,我的内心是一种什么样的滋味,难以形容。 你犯了错,我们舍不得打、舍不得骂,恨不得把心掏出来让你看看。你的老爸老妈及你的哥哥对你都是一腔热血,仁慈有余,严厉不足,你不知道,为了你我们多少次暗暗掉泪,多少次悔恨自己,多少个夜不能寐,为你操碎了心……”

夜深了,马志敏坐在书桌前,就着那盏旧台灯发出的颤颤巍巍的光写着,泪珠顺着她的脸颊一颗一颗滑落在日记本上,把刚写上的字融化了。马志敏已经记不得,这次是这个叛逆的孩子第几次离家出走了。 

弃婴

小雪静静地飘着,悄无声息地,把整个世界染成了白色。1994年12月14日的那个清晨,马志敏像往常一样,早早地来到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上班。走进办公楼,刚上到四层,一阵婴儿声嘶力竭又带着沙哑的哭声揪起了马志敏的心。顺着哭声,马志敏走进了办公室。四个年轻的法官正对着床上的一个红色小“包袱”忙得手足无措,包袱里包裹的,是一个五六个月大的婴儿。哭着喘着,婴儿肉肉的小脸上满是泪水。床边,一个三四岁的孩子左手抓着床角,静静地看着襁褓里的婴儿。

寻家

“孩子被送到法院后,我们到处打听孩子母亲的下落。”最高人民法院刑五庭法官,当年的房山法院刑庭庭长张先旭说,“后来,从孩子父亲的口中,我们得知孩子母亲是河北霸州人。那天,我和庭里的几个同事带着两个孩子,开着辆四面透风的破吉普去霸州找孩子的家人。可孩子的姥姥把我们挡在门外,说她的女儿早就外出打工,从没听说女儿生过孩子。我们好说歹说,老太太就一句话,‘孩子跟我没关系,你们爱弄哪弄哪,反正我不要!’没办法,我们只能把孩子又带了回来。孩子放哪呢?想来想去,还是马志敏。所以当天晚上,我又把两个孩子送到了马志敏家。”

“孩子太可怜了,也不能总在法院扔着呀,而且,我也喜欢这孩子。哭了一夜,他们谁也哄不了,到我怀里,他就不哭了。”马志敏爽朗地笑了笑,“我们就把孩子留下来了。”

“我们本想先养着孩子,等他们父母来要就还给他们。”房山法院执行庭法官,马志敏的丈夫马如星说,“没想到,这一养就是十几年。”

上学

“养孩子有苦有累有快乐,也有心急的时候,孩子小时,最怕的就是他生病。”马志敏说,“小磊一生病,我们全家都跟着着急,就怕孩子万一有个好歹,没法跟他父母交代,也没法跟法院交代。”

“小磊刚来的时候体弱多病。”马如星说,“到我家没多久,不停地咳嗽。1995年的春节,孩子在医院里住了半个月的院,我们整个‘年’都是在医院里过的。那次真把我们急坏了。孩子小,血管细,给我们打针的护士连轧了5针都没扎好。孩子手上头上都冒着血,看得我揪心,扎到第6针时,我的火噌的一下子就冒出来了。当时就跟护士吵翻了,谁家的孩子不心疼呀,要是护士自己家的,能这么扎吗?从那天起,房山医院儿科的护士都认识我们了,只要是小磊,都是护士长亲自给他打针。”

更让马志敏一家犯难的,还是小磊的上学问题。

小磊没有户口,从上幼儿园起,这就成了一个难题。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最终燕山一家全托制幼儿园同意接收小磊。马志敏终于松了口气,可没想到,第二天,她就接到了幼儿园老师的电话。

“老师跟我说,‘你们还是把孩子接走吧,他晚上不吃不喝,自己搬个小板凳坐在教室门口掉眼泪’。”马志敏说,“老师怕这孩子心思重,不适合全托。为了接送孩子,我们买了一辆‘面的’,这也是我们家的第一辆车。”

那是小磊上六年级的一天。放学回家,小磊一进门就闷闷不乐。

从那天起,小磊像变了一个人。话少了,也学会了逃学。

“上初中开始,这孩子就难管了。”马志敏说,“小磊特别厌学,有一次,老师打来电话,说小磊没有上课。我说‘不会呀,我早上把他送到学校,看着他进的校门呀。’后来老师在学校的厕所里找到了他,他就是在厕所待着,也不愿意上课。”

由于经常逃学,上课睡觉,良乡三中的老师把马志敏叫到了学校:“这孩子我们真是没法管了,还是给他换个环境吧。”

马志敏只能托了各种关系,把小磊转到了一所私立中学,雨田中学。可没过几个月,马志敏夫妇又接到了学校的电话:小磊在学校和人打架,还和老师发生了争执。老师告到了校长那里,说小磊不走,他就辞职。校长只能劝马志敏夫妇把小磊转走。

就这样,三年的初中,小磊转了4所学校,最后,马志敏不得不把小磊送到了河北的一所中学。

“那段时间,老师经常半夜打来电话告状,搞得他爸一听见电话铃,血压就升高。”马志敏笑了笑,“我们俩都是法官,平常都是教育别人的,现在天天要挨老师的训。”

出走

挨训还算不了什么,最让这一家人头疼的,也是小磊最爱玩的“失踪”。

公园、网吧、小河边……这一家人又开始了漫漫夜寻路。见哪里人多,就赶紧挤过去看看,是不是小磊和人打架了,听说有交通事故,赶紧跑去看看是不是小磊。这样一连三四天,精疲力尽的马志敏准备去报案了。就在去派出所的路上,马志敏忽然看到路边,小磊正和他的一个朋友坐在一个小摊旁,两人对着一碗面。

马志敏松了口气,轻轻地走到小磊身旁:“儿子,没钱了吧?”马志敏向老板又要了一碗面,站在两个孩子身后,看他们把面吃完,然后对小磊的朋友说:“孩子,你们出来这么多天,家里人不着急呀?快点回家吧。”男孩转身离开了。

马志敏转过身带小磊回家,谁知小磊“嗖”的一声,跑了。马志敏没有追上,只好又满大街地找。 找不到小磊,回到家里,已是凌晨三四点钟。马志敏坐在沙发上发呆,她怎么也想不通,自己做过那么多年的少年审判,教育挽救了那么多失足少年,对小磊这个儿子,怎么就那么失败?

“我每天绞尽脑汁的和他沟通,怕他交上不好的朋友,每天和他聊天,问他每个朋友的家庭住址,父母职业,还找他的朋友聊天,让他们好好学习,约束自己,多开导小磊。”马志敏说,“能想到的我都做了。” 两天后,小磊被同学的父亲送回了家。

“小磊这孩子,善良单纯,就是自控能力差,跟他说得好好的,只要有朋友叫他,他就又跑出去玩了,又是几天不回家。”马志敏说,“毕竟不是自己生的,说轻了也不是,说重了也不是,打他吧,又怕他再跑了。如果是亲生的,我就不去找了,可小磊万一有个闪失,我们对谁都没法交代。那段时间,每天揪着心,气急了,也只能写写日记发泄发泄。将来等他长大了,成家立业了,我就把我的日记送给他,那里都是他的成长历程。” 每次小磊要钱,也是夫妻俩最犯难的时候,给少了,怕他不够花;给多了,又怕小磊有了钱又不回家。

“马志敏的事迹是房山法院爱民传统的一个最好注脚,这样的人、这样的事,在我们院还有很多很多。”房山法院民二庭庭长助理、第三届全国道德模范厉莉说,“正是在这些前辈们的精神引领下,才使我们青年人深刻地懂得人生的意义为何,法官的价值所在,鞭策我们深刻思考如何做一名一切为了人民利益的好法官。”

“小磊不仅是马志敏的孩子,也是我们房山法院的孩子。”房山法院院长蔡慧永说,“在这孩子最无助的时候,马志敏以法官的大爱养育了这个孩子,房山法院的法官们也纷纷伸出援手尽己所能帮助这个孩子。现在,孩子长大成材了,我们都为他骄傲。”小磊穿上军装,离开了家,马志敏翻着那本泛黄的日记,笑了。


[供稿单位:]   [责任编辑:冯华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