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3日是农历腊月初七,最高气温零下5℃,这是北京入冬以来最冷的一天,为防露宿户外人员出现冻死冻伤事件,北京市民政局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送温暖专项行动,将羽绒服、被子及食品等送到流浪人员手中,并将愿意前往救助站的人送往指定地点。
全市深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北京市进入严冬季节,气温持续走低,大风降温等严寒天气增多,市区最低温度降至零下12摄氏度,对流浪乞讨人员来说,露宿户外将对生存构成威胁。市民政局联合首都综治办、公安、城管部门成立了冬季街头救助工作协调小组,在全市深入开展“寒冬送温暖”专项救助行动。
“大街上太冷了,你能扛得住吗?”在新侨饭店西侧不远处,两名女子各靠墙躺在一家单位的大门两侧,工作人员询问时,右侧的女子坐了起来,接到了工作人员递上的羽绒服。
这名女子表示,自己来自山西,来北京办事,因不舍得花钱,所以就住在了街头。因为担心街头太冷以及可能存在的治安问题,在征求了女子的意见后,她被送往救助站休息。
在太仆寺街的一角,一名流浪汉喝得醉醺醺的躺在地上瑟瑟发抖,民政局工作人员找到他时,由于过于寒冷,他的身体已经无法正常行走。于是,大家一起将其搀扶上救助车,送往指定的救助站。
西城区民政局张局长向法制晚报·看法新闻记者介绍说,民政部门的救助没有强制权力,碰上不愿意接受救助的,只能送一些食物或者衣物、被褥等。
露宿街头的不但有外地人,也有北京人。在新侨饭店西侧不远处,一名女子在一家单位门前使用塑料布搭了一个简易棚子,躺在里面御寒。看到民政局救助人员到来,女子表示,自己户口就在北京,因为房子被人卖掉,问题未得到解决,所以一直躺在这里,也不愿意到救助站去。随行的民警证实,女子的确是北京人。工作人员为她送上了泡好的方便面以及羽绒服等物品。
多部门合力巡逻 流浪人员可随时接受救助
记者从北京市民政局获悉,1月23日晚,市集中救助专项协调小组对各区的救助情况进行督查发现,全市16个区民政部门负责人均带队参加了救助巡视活动,全市当晚共出动巡视车辆55台次,参加巡视的人员202人,巡视点位142处,发现流浪或露宿人员32人,接回站内救助9人,拒不接受救助23人,现场发放御寒衣物食品46份。
据了解,目前各区救助管理机构已经形成联合巡视、联合治理的工作机制。全市民政、公安、城管等部门联合行动,共同治理,在大风降温和严寒等极端天气情况下,共同加强街面巡视,通过拓展巡视区域,延长巡视时间,增加巡视频率,加强对重点地区、地下通道、繁华地段、桥梁涵洞、旅游景点等区域巡视和检查,发现流浪乞讨人员,劝导其接受救助,努力做到发现一人,救助一人。对经劝导仍不愿到救助管理机构接受救助的流浪乞讨人员,发放必要的食品和临时避寒衣物,并告知其求助电话、机构地址和乘车路线,方便其随时求助。
市民政局在全市确定了流浪乞讨人员较为集中的142个点位,要求各区落实属地管理责任,将重点点位纳入网格,责任到人。市民政局利用96156社区服务热线,全天24小时向社会公众提供救助宣传咨询服务。
热点解读
更多直击一线
5月13日,北京朝阳法院向未成年被告人小丽的监护人发出“家庭教育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