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下午,北京市民政局发布《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白皮书(2017)》(以下简称“白皮书”)。这是北京市第一版全面介绍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的“白皮书”。
北京市民政局新闻发言人李红兵介绍,自2007年至2017年,北京市已连续11年发布年度《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用数据报告的形式介绍当年北京市人口老龄化现状与趋势等。今年,在发布报告的基础上,改版编制此“白皮书”,涵盖老年人社会保障体系等各方面内容,且增加养老体系建设内容比重,深入介绍2017年北京市老龄事业发展与养老体系建设情况。
白皮书显示,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约333.3万,占户籍总人口的24.5%,户籍人口老龄化程度居全国第二位。
北京市老年人口增长快。60岁及以上户籍老年人口,从2012年的262.9万,增长到2017年的333.3万。北京市平均每天净增500余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净增120余名80岁及以上高龄老年人。预计到2020年,北京市户籍老年人口将超过380万,常住老年人口将超过400万。
同时,白皮书提到,北京市老年抚养系数呈递增态势,2012年到2017年,每百名劳动年龄人口抚养的老年人口由29.4人提高到39.7人,这意味着2017年北京市约每2.5名劳动力在抚养1名老年人。
白皮书指出,北京市养老体系建设取得初步成效。建立“三边四级”的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截至2017年底,全市建成运营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6个、建成并运营街乡养老照料中心172个、社区养老服务驿站380家。
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逐步推进养老助餐服务体系建设,各区结合实际,探索出“中央厨房+社区助餐点”“中央厨房+冷链运输+社区配餐”“中央厨房+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社区配餐、送餐”等适合本区实际的养老助餐服务模式,基本满足老年人的助餐需求。开展居家养老辐射服务,鼓励支持全市养老机构利用自身资源优势,重点开展十项辐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聚焦解决特殊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为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进行适老化改造。开展居家养老巡视探访服务,保障本市有需求的独居、高龄以及其他困境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和居家安全。
在养老服务机构方面,截至2017年底,北京市投入运营养老机构506家,投入运营养老床位10.3万张。全市215家公办养老机构,已有112家完成了公办养老机构改革,占比为52%。通过实施公办(建)民营改革,公办养老机构床位使用率由过去的49.6%,提升到54.7%,接收入住人数较改革前提高了14.2%。
在深入推进医养结合方面,截至2017年底,经批准独立内设医疗机构且已经通过医保定点审定的73家,引入医疗机构分支或经卫生部门批准内设医疗机构的106家,与周边医疗机构签订书面协议的278家,养老机构医疗服务覆盖率达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