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个片儿警,只要一进胡同,就不能骑着自行车了,要推着走,因为这片居民都把你当自家人,见面都会跟你打招呼。”北京市公安局东城分局交道口派出所的马蓉警官告诉小编,这是她上班头天儿,老民警传授给她的。这么多年来,她也是这样照着做的。
3月6日早上,小编走进交道口派出所,跟着马蓉警官,感受了“女片儿警”的一天。
9:00 派出所接待室
“走吧!干活儿啦!”结束完紧张的晨会,小编在接待室门口见到了匆匆而来的马蓉。她冲小编笑笑,一把拉起小编的手就往外走。
现如今,查户口、拉家常、调纠纷……不少市民将社区民警叫做“片儿警”。主要负责开展群众工作、维护治安秩序、化解矛盾纠纷、管理实有人口、掌握社情民意、提供破案线索、落实防恐反恐、拓展网上警务等工作。
等待马蓉的时候,隔着玻璃窗,小编看到接待室两位当班民警正在给前来报案的当事人认真做笔录。据了解,这里是24小时值班制,随时接案,随时处理。受理的案件均为发生在交道口辖区内案件,以纠纷类案件为主。
9:30 派出所三警区办公室
准备出发啦!当班民警马蓉警官、王宣警官和同事进行交接,清点出发前装备,戴上警帽、肩挂执法记录仪、肩灯;腰间别有警棍、手铐、手电筒、喷罐;最后戴上手套,准备下到社区,开展今日巡街工作。
小编尝试体验了一把这套腰间装备,简直沉甸甸呀,估计得有三四斤重。不仅仅是由于重量,更是因为里面装着一份责任,装着人民群众的安危。
10:30 东城区豆角胡同8号院
“呼叫01,呼叫01,豆角胡同8号院有人报警,反映地下管道纠纷问题,请过去查看。”“01收到,马上前去查看处理。”
接到电台传来的警情,小编跟随马蓉警官、王宣警官立刻前往东城区豆角胡同8号院,出警车在狭窄、弯曲的胡同里穿梭,民警打趣地说,“在老北京胡同开车,没两把刷子是不行滴,会卡在里面的。”车开了7、8分钟,停了下来,因为前面胡同较窄,无法通车,民警需要步行一段距离,才能到达报警现场。
走进院内,民警首先核对了报案人身份信息,详细了解事件前因后果,仔细查看了事故现场,因现场情况特殊,处理结果小编在此不便多透露。小编的最大感悟就是,社区民警负责的事儿可真多、真负责啊!
14:30 派出所接待室
下午,跟着马警官下社区,一行人即将出发前往南锣鼓巷社区警务室的时候,接待室迎来一位神色慌忙的小姑娘。小编忍不住停下了脚步,一问才知道,原来是前来中央戏剧学院考试的一名考生,因为丢失了身份证,无法进入考场,前来开具证明。
情况紧急,距离15点开考只有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接待室当班民警“特事特办”,立刻暂停手头其他工作,帮其开具身份证明。14时40分左右,民警将办理好的证明交给了焦急等待的小姑娘,小姑娘连声道谢,匆忙赶往考场。
民警说,“近日,由于中戏考试缘故,总会有类似情况发生,能为这些考生解决燃眉之急,也算是一件欣慰的事。”
15:10 南锣鼓巷社区警务室
马蓉警官介绍,“由于南锣鼓巷的特殊性,警务室二层还配有大客流监测数据,进入人数、离开人数、街区实时存在人数等信息,让人一目了然。”
小编看到电子屏幕上,类似表盘的图形用来指示街区预警等级,其上有绿、蓝、黄、橙、红不同区域,对应不同的预警等级。在系统的帮助下,再也不用像过去那样挨个数人头了。
据了解,为提高社区治安掌控能力,为群众提供更便捷的服务,2017年7月,北京市公安机关将组织各分局派出所设立落实社区警务室7×24小时值班制度。在社区里设置了悬挂有“24小时为您服务”灯箱的社区警务室每周7天、每天24小时都有人值守、接待群众的社区警务室。
通过一个个网格和社区的“小平安”,确保全市的“大平安”。南锣鼓巷社区警务室是首批开始推行这项工作制度的警务室。
17:00 南锣鼓巷志愿者执勤点
转眼一个下午即将过去,马蓉又准时出现在了南锣鼓巷里,一边做路面巡查,一边跟治安志愿者聊天沟通情况。
马蓉警官说:“说老实话,干社区民警,咱不图别的,就图社会秩序安定,老百姓能安居乐业。”话语中伴着她爽朗的笑声。
次日7:00 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门口
小编了解到,明早7点,马蓉警官和王宣警官还将前往管辖区内的黑芝麻胡同小学校门口维持秩序,疏导交通,保障这些“未来花朵”顺利步入校门,来往车辆、行人顺利通过人流密集区。然后,他们再返回所里,开新一天的工作交接晨会,无特殊情况,上午9点左右,才能下班回家。
马警官说,虽然工作很辛苦,加班加点是家常便饭。但她不后悔从事社区民警的工作,能为百姓服务,是一件光荣的事。